岑參是盛唐時期屈指可數的“思陵派”詩人之壹。
盛唐時期,唐朝文化達到了空前的高峰,民族文化的發展達到盛世頂峰,這也為中國古代文學上演壹幕大舞臺,文學的創作和流行接二連三地湧現。而在這樣壹個背景下,岑參作為當時的壹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其在詩歌領域的表現驕人無比。
岑參是唐玄宗時期的壹位著名詩人,其成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登禹陵》被譽為“恬放婉媚”,大量精美的詩篇被認為是盛唐時期文學較為優秀的代表之壹。
岑參的詩歌風格較為輕盈、灑脫,充滿了曠達、豪放、奔放的氣息,在刻畫情趣體驗方面尤為獨特和新穎,大膽運用細致華麗的修辭手法,變幻莫測的詩意讓人十分折服。
關於岑參晚年的生活和去向,歷史上尚存爭議,有學者認為其下落不明,另壹些則認為岑參歸隱山林,安享晚年。而在岑參逝世後,唐代文人對其作品的評價十分肯定,紛紛加以傳頌,並將其作品列入唐詩佳品之中。
總之,岑參是盛唐時期“思陵派”詩人的代表之壹,他在自然、詠懷、愛情等方面的詩作,充滿了奇巧精致的修辭手法和細膩的情感抒發,讓人們對盛唐時期的文學和詩歌更加推崇和贊嘆。
岑參是中國唐代的傑出邊塞詩人代表,原籍南陽(今在河南新野),約生於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卒於成都。岑參幼年孤貧,岑參五歲跟隨他的兄長讀書,博覽群書。九歲就能賦文寫詩。
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及第,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在天寶末年封常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時任封常清幕府判官。
唐代宗時,曾任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故世稱“岑嘉州”;後約大歷五年(770年)卒於成都,享年約五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