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人。全市***有51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8.56%。1999年少數民族77
394人,其中 *** 64
82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3.76%,其次為滿族2311人,壯族533人。南京少數民族以建鄴區為最多,***有13
692人,占全區人口的9.13%。 中國百強城市 2005年列第6位 國內生產總值 - 總值 (2005年) 江蘇省第3位 2413億 民族 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混居 南京,別稱金陵、江寧,位於中國長江下遊,是區域中心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中華人民***和國江蘇省省會。另依據中華民國的相關法律,南京至今仍為中華民國之正式首都,臺北為臨時首都。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壹,又被稱為「六朝古都」甚至「十朝都會」,自古是江南地區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揚子江下遊流域重要的商業經濟中心。目前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產業城市和經濟中心。南京是長江下遊地區和華東地區的交通樞紐,擁有長江上第壹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公鐵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世界第四大斜拉橋南京長江三橋、世界第五大斜拉橋南京長江二橋、亞洲最大的內河港口南京港、祿口機場以及眾多連通中國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鐵路和公路幹線。南京是「山、水、城、林」壹體的城市,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遺存。 多個皇朝的首都的原因: 1)歷史 (詳細內容
請到網址) 政治及重大歷史事件 六個朝代定都南京,包括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太平天國。 清朝,曾國藩在江寧(南京)設立兩江總督府,管轄江南省(今江蘇、安徽兩省及上海市)和江西省。 1842年英軍在燕子磯搶灘登陸,侵犯南京。8月29日清 *** 官員在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正式簽訂了中國近代第壹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南京在1927年,成為中華民國的首都。很多重要決策都從南京發出。 1937年12月13日,日本軍隊攻陷中國首都南京之後,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中國平民和戰俘進行的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死亡人數30萬,被稱為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 現在是江蘇省省會。 人文歷史 莫愁湖泊莫愁女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後來又成為中華民國的首都,及現在江蘇省省府所在地,有著很多文化歷史。很多古代著名的詩句都曾經描寫過南京。 永明八年(公元409年)
魏晉南北朝時代詩人謝眺,從隨王赴荊州途中奉王命寫《鼓吹曲》十首,《入朝曲》是其中之壹。在《入朝曲》中寫下了「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詩句。本詩寫金陵帝都的富麗繁華和心系功名的進取精神。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詩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王浚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沈江底, 壹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荻秋。 唐杜牧《泊秦淮》就有「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 *** 花》」之著名詩句。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遊宴的場所。唐王朝的都城雖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兩岸的景象卻壹如既往。 三國時代的諸葛亮曾贊嘆說:「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中國國父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贊美南京:「其位置乃在壹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鐘毓壹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 *** 也。」 散文作家朱自清就說過: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是時代的遺痕。 北宋的範仲淹曾經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著名詩句,他在21歲的時候(1010年),前往南京的應天府書院 (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壹) 就讀。1015年考中進士。清朝吳敬梓定居南京秦淮河畔,又稱「秦淮寓客」,在南京寫下了《儒林外史》。《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就是出生在南京的。直到雍正六年曹家抄沒後才全家遷回北京。
參考: zh. *** /wiki/%E5%8D%97%E4%BA%AC#.E5.8E.86.E5.8F.B2
南京為江蘇省省會,是中國五大文化古都之壹。由壹至十五世紀,皇帝曾多次在 此建都。南京居長江下遊,亦接近大運河,交通便利。長江下遊橋梁的修建,造 成第壹往連接上海與北京的陸路和鐵路。 位置 江 蘇 省 位 於 中 國 東 部, 即 長 江,淮 河 下 遊,黃 海 之 濱。全 省 面 積 *** 10 萬 多 平 方 公 裏。江 蘇 省 是 中 國 人 口 密 度 最 高 的 壹 省。南 京 市 乃 江 蘇 省 之 省 會,簡 稱 寧,位 於 長 江 下 遊,是 壹 個 歷 史 名 城,清 代 太 平 天 國 革 命 政 權 曾 在 這 裏 定 都,稱 天 京; 且 乃 綜 合 性 工 業 城 市,是 全 國 重 要 的 化 學 工 業 基 地 之 壹; 為 江 蘇 省 政 治、 經 濟、 文 化 及 交 通 中 心。 其 工 藝 美 術 品 種 類 繁 多,尤 以 板 鴨、鹽 水 鴨、雲 錦、雨 花 石 馳 名 國 內 外。 自然地理 南 京 壹 帶 為 中 國 夏 季 炎 熱 的 " 火 爐 " 之 壹, 屬 亞 熱 帶 濕 潤 季 風 氣 候; 壹 月 平 均 溫 度 為 攝 氏 1.9 度,七 月 平 均 溫 度 為 攝 氏 28.2 度,而 每 年 平 均 雨 量 則 為 1026.1 毫 米。 交通 南 京 乃 中 國 重 要 河 港 之 壹,沿 海 航 運 便 利。此 外,南 京 長 江 大 橋 是 壹 條 雙 線 雙 層 的 鐵 路 公 路 兩 用 橋, 鐵 路 橋 全 長 6700 多 米,公 路 橋 長 4500 多 米,宏 偉 非 常。航 空 方 面
南 京 更 是 江 蘇 省 通 往 北 京、濟 南、鄭 州、武 漢 等 地 之 中 心。由 香 港 至 南 京 飛 行 時 間 約 為 兩 小 時。 名勝 南 京 市 內 之 名 勝 古 跡 有 雨 花 臺、中 山 陵、靈 谷 寺、明 孝 陵、玄 武 湖、雞 鳴 寺、莫 愁 湖、燕 子 磯、棲 霞 山 等 處。 歷史 南京的開發 早在六千多年前,南京市區就已有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村落,聚居著南京的初民。春秋時,南京先後被吳、越兩國統治,越國大臣範蠡曾在這裏建「越城」。戰國時,楚國占領南京,在石頭山上修築城池,設金陵邑(自此南京又被稱為「金陵」)。秦代時改稱秣陵縣。 六朝都城 三國時代,吳國君主孫權在南京定都,南京從秦、漢時的壹個縣,壹躍成為吳國帝都。其後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均先後在此定都,南京開始以「六代豪華」而著稱於世。而南京城之所以能迅速崛起,與其優越的地理條件,以及當時中國的經濟重心南遷有莫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