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柴米油鹽之外,詩歌是靈魂的棲息之地

柴米油鹽之外,詩歌是靈魂的棲息之地

中年的苦,是說不出來的。上有老,下有小,所有的艱難都得默默地扛起來。生活是工作、家庭、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各樣問題迎面襲來的組合大軍。我們不能退後,還得拿出自己所有的本領戰鬥。

? 有人問我,妳這麽忙哪有空作詩呀。生活確實忙碌,可詩歌創作於我而言不是負擔,而是柴米油鹽之外,靈魂的棲息之地。

? 在每壹個夜晚,城市都睡了,白天因為各種事情被忽略的靈魂會活躍過來,我用詩歌與自已的靈魂對話,追溯情感,叩問人生。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做學問有三境:“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壹境也。眾生碌碌,寫詩是壹件小眾的事情,在這條路上,我們要不害怕孤獨,並學會享受孤獨,才能讓詩歌與自己的靈魂更加貼近。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不要管有多少人應和與贊賞,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壹切,用文字還原自己的初心。

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要有執著的追求,為此投入自己的熱情和精力。有人寒窗苦讀,有人深夜苦思,靈感是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的,然而前提是妳在這個狀態裏。

第三境:“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什麽是真愛,真愛是不計較回報的付出。對於我來說,對所愛的事物,付出往往比收獲更讓我愉悅。在我們無怨無悔地付出之後,我們從中獲得的已經太多了,反而不用在意結果了,但我們卻在不知不覺中收獲了。追求壹個愛的人,可能沒有結果。可是勤奮學詩,勤奮創作的人,是壹定會有提升和收獲的。

很多人說,我不知道怎麽寫詩。我們從小被套上條條框框,還被迫輸入了很多的觀念,形成了所謂的世界觀、人生觀。而詩歌是什麽?是把社會加給我們的觀念都拋掉,用自己的本心去感受事物,去看待事物,像壹個孩子壹樣純凈,像壹個老人壹樣通透。正所謂不破不立。

? 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有成為詩人的潛質,只要妳找到自己的初心,還原生活的本質,妳就是詩人。

在詩歌的創作中,我主要關註兩點,思想的表達和情感的***鳴。壹首詩,優美的意境和詞匯固然重要,它們能讓我們的詩讀起來更具有美感。

詩歌的創作手法也很多,從詩經開始,就有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賦,是直接陳述;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興,是托物起興,借某壹事物切入自已的感情,還有移覺、留白等等。

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和運用的,但是根本是要有表達。壹首沒有作者立意和表達的詩,寫得再美,也不過是壹個銀樣镴槍頭。

? 創作之前,妳首先要想的是妳要表達的是什麽,所有的造境和鋪陳,所有的創作手法,都必須是圍繞這個中心來進行的,而不是漫無目的的漫步。有的人說,我為什麽寫不好?因為妳自己都沒有想好自己要表達什麽。

情感的***鳴在我看來,也是尤為重要。妳寫出來的詩,首先要能打動自己。陌生化是現代詩的重要理念。但是有些人過度追求陌生化,用壹些自己都不懂生僻字,搞壹些奇怪的組合,用李白的誇張,李商隱的朦朧來看,都不符合邏輯,沒有人能讀得懂,這算是好詩嗎?

好詩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壹首詩寫出來,連自己都不能打動,如何期待讀者的***鳴?壹首詩,讀者看了,感覺心上的某壹個點被觸碰了壹下,引起了哪怕是壹瞬間的激蕩,這就是好詩。

詩歌要精煉,每壹個重復壹定都有他的意義,而不是喃喃自語,每壹個標點,每壹個分行,都不是盲目和隨意的,而是為情感和節奏進行鋪陳和控制。

最後,我想說下文人的擔當。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正是要擔當起拯救民族覺醒和民眾麻木的歷史重任。壹個詩人,或多或少,都要有這種使命感。

詩歌不僅僅是個人的小情懷,也要有大愛,詩歌要從個人,走向社會。在這條道路上,少部分人已經抵達了,而我,正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