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詩歌句解寫作特色: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聯運用白描手法,寫春望所見——國都陷落,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但雜草叢生,數目蒼蒼。這壹聯既點明了寫作背景,又融情於景,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頷聯寫望中所感,突出了時局的危殆和詩人心情的沈痛。“感時”是對國事的憂慮,“恨別”是對家人的思念。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頸聯表達了詩人於連綿戰火中期待家人消息的焦急心情,表現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深。“連三月”寫戰亂時間之長。“抵萬金”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極言家書珍貴、難得,真切地表達了戰亂中的人思念離散親人、盼望得到親人音訊的心情。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尾聯以“不勝簪”的細節,描寫了頭發的變化,表現了詩人憂愁萬分、憔悴不堪的情狀,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白頭”為愁所致,“搔”是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更增壹層悲哀。
詩歌整體寫作特色:
(1)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首聯寫國都被叛軍占領,城池破敗,雜草叢生,壹片荒涼的景象。繁華的京城尚且如此,更遑論其他地方,由此可知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
頷聯中,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詩人明寫景,實抒情,在景中寄寓無限悲傷之情。
(2)意境深沈,韻味無窮。時代之悲憤,骨肉之深情,郁積胸中,詩人不肯直抒。面對破碎的山河,荒蕪的城垣,詩人悲痛不已。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卻增添了他的愁緒。
花鳥本是娛人之物,反而令人“濺淚”“驚心”,語意的強烈反差(自然的永恒和社會的急劇變遷,形成鮮明的對照),語勢的節節逆轉,使詩人的憂國思家之情得到了藝術的體現。頸聯的“烽火”“家書”是“感時”的內容和“恨別”的原因,詩意又深入了壹層。
最後壹個“不勝簪”的典型細節,含蓄又余味無窮,使人感到詩人已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結合在了壹起,憂國悲己之情真摯感人。仔細體會全詩深沈的意境,可以略窺杜甫沈郁頓挫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