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清正廉潔的詩歌

清正廉潔的詩歌

廉潔故事 1.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壹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2.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妳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3.壹錢太守

東漢時,壹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壹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壹錢太守”。

4.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壹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壹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妳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壹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壹首詩:“古人雲:此水,壹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6.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壹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上,人們不止壹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1959年,在大躍進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雲水庫附近興建壹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壹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妳們在密雲水庫那裏修建壹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壹座水利展覽館。”總理沈默了壹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壹句:“沒有想到妳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裏像刀割壹樣難受。如果按現在某些幹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蒙混過關。但在周總理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後,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水利部黨組隨即決定:將這座價值400多萬元的建築,無償轉讓給第壹機械工業部壹個研究所,並向中央寫了壹個深刻檢查的報告。 廉潔詩歌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詩中體現的是剛烈之氣。於謙自幼聰敏,讀書過目成誦,仰慕古代正氣凜然的仁人誌士。“土木堡之變”,為了國家和民族,他也甘願冒這個天大的風險。國難當頭,於謙沒有臨難退縮、明哲保身,他的所作所為不是為了自己的壹己之私,而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只要是國家和民族的需要,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鐵骨錚錚、忠心赤膽的於謙盡管以悲劇告終,但於謙“甘灑熱血寫春秋”的愛國愛民情懷,卻給後世樹立了壹個楷模和豐碑,給我們鑄造了壹個偉大的民族之魂。 麻煩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