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背景
安史之亂中,杜甫避難於蜀中。在朋友的資助下,於成都西郊浣花溪旁建起壹座草堂,備嘗艱苦的壹家人暫時安定下來。在杜甫的壹生中,浣花溪畔草堂裏的生活是壹段愉快的時光。
這是《絕句二首》中的第二首,是詩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於公元764年(廣德二年)暮春,當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在這首小詩中,杜甫通過描寫明媚艷麗的春天景色,深沈地表達了他的思鄉之情。
唐代詩人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
碧綠的江水把鳥兒的羽毛映襯得更加潔白,山色青翠欲滴,紅艷的野花似乎將要燃燒起來。今年春天眼看著又要過去了,我返回故鄉的日期到底是何年何月呢?
擴展資料
詩詞賞析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壹幅鑲嵌在鏡框裏的風景畫,描寫出了暮春時的美麗景色,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
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壹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壹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第壹小句寫江水和水鳥,江水碧綠,襯托出烏的羽毛更白。壹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
第二小句寫山和花,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壹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
兩句詩把“江”、“鳥”、“山”、“花”四種實物塗上壹層碧綠、青翠、瑩白、緋紅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滿動感。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
第三小句寫春景物雖好,但已匆匆飛逝,觸景生情。並著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歸年”。春歸人未歸,沈沈的傷感,縷縷的分愁,壹筆湧出,發自心靈深處。言已盡而意無窮,使人置念不已。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本詩的藝術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壹、二句寫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長。其次是以敘景寄鄉思,在春光融融的壹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卻透露出詩人的懷鄉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