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安源路礦:工運搖籃的紅色記憶

安源路礦:工運搖籃的紅色記憶

編者按:明天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工業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工業遺產也見證了黨領導工人運動、發展工業生產的光輝篇章,讓我們聆聽工業遺產中的紅色故事。

在第壹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中,中國近現代 歷史 上最早的壹家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的三個組成部分漢陽鐵廠、大冶鐵廠、安源煤礦都名列其中。

創辦於1898年的萍鄉安源煤礦,與株洲到萍鄉的鐵路合稱為安源路礦,這是當時擁有先進設備、先進技術的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企業。

1922年9月,在中國***產黨的領導下,這裏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這是黨第壹次獨立領導並取得完全勝利的罷工鬥爭,紅色安源從此名聞天下。

深入礦井考察工人勞動情況

總平巷,安源煤礦的主井口,礦工由此出入礦井,煤炭也由此運出。總平巷口有壹個醒目的標誌——壹把斧頭與壹把鐵錘相交,斧頭代表井下工人,鐵錘代表機械工人。

1921年秋,總平巷迎來了壹位特殊的客人,時任中國***產黨湖南支部書記、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澤東。他此行是來考察安源工人的勞動與生活狀況。要了解安源工人的情況,就要了解井下工人的情況,他們是安源最辛苦的工人,毛澤東第壹次來安源便到井下與工人面對面交流。

日後,壹些安源工人回憶起毛澤東到井下考察的場景時,仍然歷歷在目。開國少將王耀南曾在安源做工,他回憶1921年秋有壹位穿藍布長衣的先生來到井下,過了幾天才知道是湖南來的毛潤之先生,住在毛紫雲家。毛紫雲是毛澤東老鄉,家住八方井44號,距總平巷不足百米,如今這裏已作為毛澤東在安源的舊居保留了下來。王耀南在放哨時,聽到了毛澤東與工人的交談,毛澤東詢問工人的生活情況,有的工人說“命苦,沒有飯吃,老婆孩子顧不上”,毛澤東告訴工人們要團結起來,團結起來就有力量了。後來,毛澤東還到王耀南家拜訪,看到王耀南母親擦凳子,毛澤東說不要擦,直接就坐下了。這些細節讓王耀南久久不能忘懷。

從1921年始,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的領導者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人,多次出入總平巷,到井下考察與宣傳,工人們的思想覺悟有了很大提高。在黨的領導下,先後在安源成立了中國 社會 主義青年團支部、中國***產黨支部和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有了組織的引領,工人們更有凝聚力。1922年9月14日,也正是在總平巷,安源工人開始了罷工鬥爭。工人們停止在井下的工作,高呼罷工口號,像潮水壹樣湧出總平巷口,用煤桶和坑木堵住巷口,插上寫有罷工大字的旗幟,禁止任何人下井,直至鬥爭取得勝利。

為工人出頭壹身是膽

今天,圍繞上世紀六十年代修建的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周邊,分布著壹批與罷工鬥爭有關的 歷史 建築,它們是 歷史 的見證者與講述者,其中壹座建築在路標上有兩個名字,它正式的名字是安源公務總匯,另壹個名字是談判大樓。

安源公務總匯始建於1906年,這座磚木結構的兩層歐式樓房,是安源煤礦職員辦公大樓。安源工人舉行罷工時,贛西鎮守使署設戒嚴司令部在這座大樓內,路礦當局將贛西鎮守使請來,企圖最後用武力解決工人罷工的問題,而在此之前,路礦當局已使出種種手段,試圖從內部分化工人,壹旦有工人提前下井復工,罷工鬥爭就將陷入失敗的泥淖。李立三、劉少奇及時揭露路礦當局的陰謀,工人們也具有很強的紀律性,遂使路礦當局使出的手段全部失敗。

1922年9月16日,路礦當局要求工人俱樂部派壹名代表到公務總匯談判,劉少奇作為代表,只身赴會。談判室內,壹張長桌,五人早已坐定,劉少奇對面坐著的是戒嚴司令、贛軍旅長李鴻程,其他四人分別是礦長李壽銓、副礦長舒修泰、總監工王鴻卿和安源商會的代表。談判桌上敵強我弱,局勢對於劉少奇不利,但劉少奇沈著應對。面對路礦當局試圖以武力逼迫工人復工的陰謀,劉少奇請他們先看看樓外。樓外,數千工人將公務總匯團團包圍,路礦當局見識了工人的強大力量,再不敢有絲毫妄動。

這便是安源公務總匯又被稱為談判大樓的由來。劉少奇參加談判時只有24歲,工人們說劉少奇“壹身是膽”,後來,工人們自編了壹首長篇敘事歌謠《勞工記》是這樣描寫劉少奇的:“明知山中出猛虎,豈肯貪生又怕死。偏偏要向虎山行,貪生怕死枉為人。少奇下了堅決心,特到安源辦工運。任他把我為難甚,不畏湯火與刀山……”

1922年9月18日,經過談判,路礦當局與工人代表達成了十三項協議,其中承認工人俱樂部有代表工人的權力,並提高工人工資,罷工以工人取得完全勝利而結束。

工人們自行設計與建造了壹座工會大廈

罷工取得勝利,使工人俱樂部的威望大為提高。工人俱樂部的軟硬件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今天來安源參觀的遊客,可以找到兩處工人俱樂部舊址,壹處是罷工前的舊址,是較為簡陋的平房,壹處是罷工後的舊址,1923年10月18日,在俱樂部總主任劉少奇的主持下,安源工人自己設計、自己建造的講演廳動工,次年五壹國際勞動節竣工,這是當時全國產業工人中建造最早、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工會大廈。

講演廳是工人們舉辦大型活動的場所,可以容納八百多人,大廳中央懸掛著壹副對聯,上聯“有團結精神有階級覺悟”,下聯“是勞工保障是人類福星”,橫批“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啊!”

在安源,工人勞動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工人俱樂部的深刻影響。1922年7月,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成立,李立三任經理,後由毛澤民等人接任。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是中國***產黨領導下工人階級第壹個經濟事業組織,從1923年2月開始,合作社采用股份制運營。

合作社是為了維護工人利益,避免商人從中盤剝而設立的,要將合作社管理好,管理者首先要公私分明、潔身自好。1923年8月,毛澤民主持制定了《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辦事公約》,***計十七條,對總經理和各股經理的權限與職責、營業員的聘任與辭退、賬目管理等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如對於賬目的核查,第六條規定,“總經理有隨時檢閱各股經理賬目之權;各股經理亦應每日將營業員之賬目詳細核查蓋戳;經濟保管員亦必將每日所核賬目總數及收付總數報告總經理”。合作社進貨賣貨,人員流動是很頻繁的,對於外來人員的飲食住宿,第十三條有明確規定,如果是“與本社有交易往來及臨時來社幫忙者,其餐宿均歸社內公理,但必須先由招待人通知雜務股經理,得其允許,方可開餐,最多亦不得無故連住三天以上”。有了明確的規矩,合作社的正常運營就有了保障。在眾人的用心經營下,合作社股本擴大,商品增加,工人從中得到了切實的利益。

黨在安源的革命實踐創造了黨史上的許多第壹,並且從安源工人中培養了壹批革命骨幹,他們將從安源這個“中國的小莫斯科”走向全國。(陳彧之)

工業遺產是什麽

我國在2017年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壹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公布了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計166項,名單包括工業遺產的名稱、地址和核心物項。

2018年,工信部印發了《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定義了何為國家工業遺產,“國家工業遺產,是指在中國工業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具有較高的 歷史 價值、 科技 價值、 社會 價值和藝術價值,經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工業遺存”。

國家工業遺產核心物項包括物質遺存和非物質遺存,前者包括“作坊、車間、廠房、管理和科研場所、礦區等生產儲運設施,以及與之相關的生活設施和生產工具、機器設備、產品、檔案等”,後者包括“生產工藝知識、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等”。(易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