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壹、詩句出處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是出自清朝黃景仁《綺懷》十六首之十五中的傳誦千古的名句。“綺”本意為“有花紋的絲織品”,引申為“美麗”,“綺懷”自是壹種美麗的情懷,對詩人黃景仁來說,這種美麗來自壹種愛情失落無處尋覓的絕望,因而更加淒婉動人。
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記錄著花下吹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卻只有陪伴自己這個傷心之人。詩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現,而正是因為這種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絕望。
二、古詩原文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墻入望遙。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三、白話譯文
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簫,銀河紅墻對我來說是那樣的遙遠。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為了誰在風露中佇立了整整壹夜呢?纏綿的情思已盡如抽絲的蠶繭,宛轉的心已經像被剝的芭蕉。回想起她十五歲時在那月圓之夜的情景,可嘆我手中的這杯酒竟已無法消除心中的憂愁。
作品賞析和作者簡介:
1、作品賞析
黃景仁年輕時曾同 自己的表妹兩情相悅,但故事卻僅有壹個溫馨的開始和無言的結局。正因如此,在《綺懷》之中,籠罩著隱隱約約的感傷。這種感傷,被那種無法排解的甜蜜回憶和苦澀的現實糾纏著,使得詩人壹步步地陷入絕望中。
在黃景仁的詩中, 所有虛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壹個孤獨的人依舊保持著壹種望月的姿勢,思念的姿勢。詩人獨立中庭,久久望月,壹任夜晚的冷露打濕了自己的衣裳,打濕了自己的心靈。詩人無法不想念,也就無法同往昔和現實的夾縫之中突圍出來。
2、作者簡介
黃仲則,名景仁,自號鹿菲子,清代中期有名的詩人。他幼年聰敏,九歲曾吟出“江頭壹夜雨,樓上五更寒”名句,十六歲於三千人中取童子詩第壹,有“乾隆六十年第壹人”之譽,然時乖命蹇,落拓平生,年僅三十五歲就貧病以終。觀其詩作,多抒發窮愁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