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教學設計的基本含義
何謂設計?有關學者認為:“所謂設計,就是為了實現預定目標,預想今後可能出現的情況,並觀念性地操作構成要素,明確整體和部分之間關系的行為。”
何謂教學設計?根據上述含義,本人認為: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將教學要素(如教學環境、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等)有序、合理地安排,並形成教學方案的設計活動。它具有設計的壹般性質,又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包含四個要點:①教學設計必須具有確定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不能照搬、照套,因為對象不同,教學目標也就不同。②教學設計應體現將教學要素有目的、有計劃、有秩序地安排,以達到優化組合,不是壹般地羅列、流水帳式地安排。③教學設計是壹種預先分析、研究和選擇,是壹個制定 教學計劃 的過程,不是簡單的備課、寫教案,其基礎應是學習、鉆研和分析、研討。④教學設計不是教學實施,但它是有效教學實施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礎。
教學設計為何不等同於壹般教案?本人認為,傳統的、壹般的教案沒有達到教學設計的高度,它主要是體現教師如何教的方案。而教學設計更加完整,更富“創意”,它還應該體現教師對教學的個性化、創造性的理解和設計,應該體現為什麽這樣教?為什麽這樣學?它應該做到“三個有”:有設計的理念,有活動的安排(包括學生的學習活動),有適當的說明(對重要活動或重要環節應說明設計意圖或理論依據)。
二、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
教學設計除包括壹般教案的內容外,還應體現自身的要求。主要內容有五個方面:
壹是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基礎。因為,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教學起點和教學安排等關系密切,對教學的整體設計顯得十分重要。教學目標應體現課程標準“三維目標”的要求,應該明確、恰當。
二是內容處理。這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組織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教師鉆研、開發教材能力的重要反映,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包括對教材內容的正確分析、把握,如地位作用、主要內容、基本觀點、思想方法等。對教學內容的恰當選擇、處理,如相關知識的鋪墊、難點疑點的分解、典型例題的延拓、不當內容的刪減等。對教學內容的合理調整、安排,如相關知識的集中、某些例題的後移、課時內容的調整等。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尤其是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去確定重點、難點,而不是照搬教學參考書。
三是教法、學法。這也是教學設計的壹個難點。既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情況及教師實際去選擇、運用教學方法,又要註意對學生的學習指導,體現對學法指導的相應措施。不能只是設計教師如何教,更要註重考慮學生如何學,如何指導學生學。同時還要體現對教學媒體、手段及教具、學具的使用,發揮先進技術、手段對教學的輔助作用。
四是教學過程。這是教學設計最為重要的主體內容,應該包括教學環節、教學活動的總體設計,教師、學生活動的合理安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具體措施等,應該突出教師如何精講點撥、釋疑解難、歸納提升等方面,突出如何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學習活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突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的有效互動。教學過程宜用表格形式(內容包括教學環節、教學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等)呈現。
五是教學評價。包括對學生學習進程的預設及評價,以及對課內練習、歸納小結和課堂小測、課後作業等的設計。這是促進教學進程反饋調控、教學環節連貫落實、教學目標逐步達成的必要途徑,是教學設計必不可少的內容。
三、教學設計的總體要求
要提高教學設計的質量,必須按照教學設計的相關要求,主要有:
1.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由於教學設計是教學實施的重要基礎和基本依據,因此,教學設計必須遵循課程教學改革的原則,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具體要求“三個力求”:力求“因學定教,少教多學”。轉變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註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尤其是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力求“以人為本,恰當要求”。註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正確處理基礎與提高的關系、尖子生和學困生的關系,恰當把握教學要求,促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興趣、學有信心,差異發展,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公平;力求“體現過程,培養能力”。註意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和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的動手動腦,有更多的體驗感悟,註意引導學生分析材料信息、探求解題思路、總結方法規律,從而優化思維品質,發展學科能力。
2.正確設定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應遵循三個原則:壹是系統性原則。應註意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教材要求為基礎,並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狀況,力求目標要求合理、恰當。應註意“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不要人為割裂、硬性分塊。應註意貼近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反對“高、大、全”、“貼標簽”。例如,對高中數學必修2的4.2.1“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有的教師把其“過程與方法”目標確定為“培養學生用代數的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能力”,這就未免“過大”、“過高”了,這是壹節課無法實現的“大目標”。二是具體性原則。教學目標應力求明確、具體,這樣才能發揮其引導和評價作用。例如,九年級數學的22.2“公式法”的“判別式”,不少教師把其“知識與技能”目標確定為“掌握壹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這就顯得不夠具體,建議細化為:①在推導壹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過程中,掌握△的結構與作用;②能用△判斷壹個壹元二次方程是否有解;③能用△討論壹個含有字母系數的壹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況。三是階段性原則。同壹知識在不同學習階段有不同目標要求,要註意區別平時(新課)教學、學期復習、總復習等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反對過早瞄準升學考試要求、“壹步到位”的做法。
3.合理組織教學內容
要根據不同知識內容采取側重點不同的組織設計。學生學習的知識主要有兩類: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指“是什麽”的知識,在教學設計中,要註重如何幫助學生去理解、掌握。為此,要著重處理好三個環節――壹是教材的組織與呈現。可通過恰當的呈現方式,提高教材的可閱讀度。二是促進知識的理解。要吸引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註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理解活動。三是指導知識的鞏固。可通過適當的加工、復述等,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序性知識是指“怎麽學”的知識,主要涉及概念、規律的應用,如運算和操作等。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重視學生習得有關概念和規律,合理運用探究性學習和接受性學習。其二要重視變式訓練,使學生習得的概念、規律轉化為相應的技能。
4.改進、優化教學過程
改進、優化教學過程,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根本要求。在教學設計中,壹要註重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可由實際例子、實際問題引入,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增強學生聯系實際的意識;二要註重師生互動,增加學生的體驗感悟。可通過自主閱讀、思考回答、問題探究、小組討論、課堂練習等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動手動腦,教師則可通過輔導、啟發、點撥、歸納等發揮主導作用,實現有效互動;三要註重聯系、變式,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要突出重點知識、典型例題、基本觀點的分析講解,揭示知識間的聯系、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重視題目的變式與拓展,促進學生理解要點、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四要註重練習檢測,促進學生的目標達成。要註意精選、精編練習題,提倡精講,適當多練,追求知識的及時鞏固、應用。要註意安排課堂小測,及時反饋學習目標達成情況,減少學生學習的累積偏差,促進學生穩定、可持續學習。
(責任編輯: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