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三山五嶽分別指的是什麽山

三山五嶽分別指的是什麽山

三山五嶽是中國八大名山的統稱,三山指黃山、廬山、雁蕩山,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

1、安徽黃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為三山五嶽中三山的之壹,有“天下第壹奇山”之美稱。為道教聖地,遺址遺跡眾多,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

徐霞客曾兩次遊黃山,留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感嘆。李白等大詩人在此留下了壯美詩篇。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壹。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被稱為黃山四奇。黃山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生態保護完好,動植物眾多。

2、江西廬山

廬山(Mount. Lu)地處江西省北部鄱陽湖盆地,九江市廬山區境內,瀕臨鄱陽湖畔,雄峙長江南岸,三山五嶽中三山之壹。

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長段塊山約25公裏,寬約10公裏,綿延的90余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壹展廬山的無窮魅力。

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遊客所向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遊覽勝地,歷代題詩極多,李白《望廬山瀑布》尤為著名。

3、浙江雁蕩山

雁蕩山位於中國浙江省樂清市境內,部分位於永嘉縣及溫嶺市,距杭州297公裏,距溫州68公裏。

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史稱“東南第壹山”。總面積450平方公裏,500 多個景點分布於8個景區,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稱勝。

靈峰、靈巖、大龍湫三個景區被稱為“雁蕩三絕”,特別是靈峰夜景,靈巖飛渡堪稱中國壹絕。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

4、東嶽泰山

泰山是“五嶽”之首,有“中華國山”、“天下第壹山”之美譽,又稱東嶽,中華十大名山之首,位於山東泰安,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

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首例自然文化雙重遺產項目。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築群22處,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泰山多松柏,更顯其莊嚴、巍峨、蔥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靈秀與纏綿。縹緲變幻的雲霧則使它平添了幾分神秘與深奧。

既有秀麗的麓區、靜謐的幽區、開闊的曠區,又有虛幻的妙區、深邃的奧區;還有旭日東升、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等十大自然奇觀及石塢松濤、對松絕奇、桃園精舍、靈巖勝景等十大自然景觀,宛若壹幅天然的山水畫卷。

5、西嶽華山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壹,海拔2154.9米,位於陜西省西安以東120公裏歷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陰市境內,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壹座花崗巖山。

憑藉大自然風雲變換的裝扮,華山的千姿萬態被有聲有色的勾畫出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山上的觀、院、亭、閣、皆依山勢而建,壹山飛峙,恰似空中樓閣,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別具壹格,山峰秀麗,又形象各異,如似韓湘子趕牛、金蟾戲龜、白蛇遭難……。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澗的水簾瀑布,更是妙趣橫生。

6、南嶽衡山

衡山,又名南嶽,是我國五嶽之壹,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海拔1300.2米。

由於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嶽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的美稱。

清人魏源《衡嶽吟》中說:“恒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唯有南嶽獨如飛。”這是對衡山的贊美。

南嶽衡山地臨湘水之濱,林木蒼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嶽獨秀”的美名。衡山位於湖南省衡山縣,是五嶽之南嶽,自古天下聞名,尤以壯美的自然風光和佛、道兩教形成的人文景觀著稱。

7、北嶽恒山

恒山,人稱北嶽,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嶽、紫嶽、大茂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揚名國內外。

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曾名常山、恒宗、元嶽、紫嶽。位於渾源縣城南10公裏處,距大同市62公裏。

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8、中嶽嵩山

中嶽嵩山橫跨滎陽、新密、鞏義、登封、偃師、伊川、洛陽等市縣,全長60多公裏。

主體部分在登封境內,分東西兩部分,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少室山主峰為峻極峰,海拔1494米,少室山最高峰為連天峰,海拔1512米,兩山各有36峰,合稱嵩山72峰。

嵩山的形成已有35億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壹。

遠在距今25億年、18億年、8億年之間,嵩山地區先後發生過劇烈的“嵩陽運動”、“中嶽運動”、“少林運動”三次全球性前寒武紀造山、造陸運動,最終形成了今天絢麗多姿、奇特秀美、峻幽迷人的自然景觀。

擴展資料:

有關三山五嶽的詩句:

1、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省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2、歸嵩山作? 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