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越千年,魏武②揮鞭,東臨碣石③有遺篇④。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澤東主席於1954年於秦皇島北戴河開會時創作的壹首詞。
1954年,毛澤東在北戴河,壹日時逢海濱風雨大作,浪濤翻湧,他頓起擊水之興,不顧身邊警衛人員的勸阻,下海遊泳,於風浪搏鬥。上岸後意猶未盡,又縱筆揮毫,寫下了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具有比《觀滄海》更鮮明的時代感、更深邃的歷史感、更遼闊的宇宙感和更豐富的美學容量。
2、晏幾道 《小山詞》
臨江仙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首詞抒發作者對歌女小蘋懷念之情。據他在《小山詞·自跋》裏說:“沈廉叔,陳君寵家有蓮,鴻,蘋、雲幾個歌*”晏每填壹詞就交給她們演唱,晏與陳,沈“持酒聽之,為壹笑樂”晏幾道寫的詞就是通過兩家“歌兒酒使,俱流傳人間”,可見晏跟這些歌*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有壹首這樣的《破陣子》。 柳下笙歌庭院,花間姊妹秋千。記得青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伊寄小蓮。 絳臘等閑陪淚,吳蠶到老纏綿,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弦,今年老去年。 可見,我所講的這首《臨江仙》不過是他的好多懷念歌女詞作中的壹首。比較起來,這首《臨江仙》更有其獨到之處。
3、
竹 枝 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賞析]
《竹枝詞》是巴渝壹帶的民間歌謠,劉禹錫在任夔州刺史時,依照這種歌謠的曲調寫了十來首歌詞,以本篇最為著名。
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歡用歌聲來傳情,這或者是單方面的,或者是雙方之間的。細想起來,這壹種歌聲真是很微妙的。它不像普通的語言表述,需要合適的氣氛,恰當的處理,並且要考慮壹定的後果;它可以憑空而來,輕妙地遊動著,閃爍著,忽遠忽近,似是而非;它猶如心情的觸須,彼此試探,相互打量,或壹觸而退,或糾纏不休。妳不能夠簡單的把歌詞視為明確的約定,卻也不能說它只是虛情假意的遊戲——歌不過是壹個開頭,後面的故事還有待雙方來編寫。
愛情是難以言說也難以持久的東西,當它正處在朦朧狀態,正處在有情無情之間時,也許是最令人心動的吧?曾經相戀的人,最終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說,就是結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趨向了平淡;“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回想起來,真是縹緲如夢。
4、
《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註解:
1、芙蓉樓:原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2、楚山:古時吳、楚兩地相接,鎮江壹帶也稱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韻譯: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妳,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
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評析:
這是壹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5、虞美人·聽雨》[宋]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是說年輕的時候,在歌樓廝混作樂,無聊地聽著雨聲,紅燭明滅搖曳,照得羅帳也顯得昏暗。
蔣捷是南宋鹹淳十年(1274)中的進士,可嘆尚未壹展鴻圖,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壹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蔣捷,抑郁寡歡,退隱江湖之間,棲息於太湖竹山島,恪守氣節,終不出仕,過著飄零淒苦的生活。他的詞作多抒發亡國之痛,山河之慟,形成了郁勃悲慨、清峻流爽的風格,讀來意蘊深遠,耐人尋味。
這首詞以聽雨為線索真切地描畫出自己人生的三個階段:少年,尋歡作樂,歌樓上閑聽歌雨;壯年,漂泊天涯,客舟中愁聽風雨;老年,寄人籬下,僧廬下聽雨度殘年。三個階段好似三幅畫,前後銜接而又相互映照,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其中折射出詞人由年少時的歡樂無憂,到中年的惆悵仿徨,進而到老年的淒苦無奈的心情,這是亡國者的哀痛,也是失誌者的悲憤!
6、
漁歌子 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簡析]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壹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征,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裏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詩人張誌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父生活來表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壹首。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誌和曾謁見湖州剌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
7、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
詩文解釋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它隨著春風在夜裏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大地萬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燈火格外明亮。天亮後,看看這帶著雨水的花朵,嬌美紅艷,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詞語解釋
乃:就。
發生:促使植物生長。
潛:悄悄地。
潤物:使萬物受到水分的滋養。
詩文賞析
這是壹首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詩中將春夜喜雨擬人化了,詩人誇贊這雨是“好雨”,說它“知時節”,懂得客觀需要。難道不是嗎?春天裏,萬物萌芽勃發,正需要雨露的滋潤,雨就下了起來。這首《春夜喜雨》,將雨描繪得不僅切夜、切春,而且還道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也是壹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詩題中的“喜”字雖然在詩文中沒有露面,但從字裏行間,都洋溢著詩人歡喜之情。從歡喜到情不自禁地想象:明天必定會春色滿城。
8、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①元二:作者的友人。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稱呼,類似現在的“元老二”。
②使:出使。
③安西: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
④渭城:秦置鹹陽縣,漢代改稱渭城縣(《漢書·地理誌》),唐時屬京兆府鹹陽縣轄區,在今陜西鹹陽市東北,渭水北岸。
⑤浥:潤濕。
⑥客舍:這裏指為客人設宴送別的地方。
⑦更:再。
⑧陽關:漢朝設置的邊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同是出塞必經的關口。《元和郡縣誌》雲,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
⑨故人:老朋友。
韻譯:
渭城早晨壹場春雨沾濕了輕塵,
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老朋友請妳再幹壹杯餞別酒吧,
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9、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壹場秋雨過後,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如此清秋佳景,風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此詩以壹"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壹個空靈澄凈的基調。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襯了當今社會官臣惰,貪,寫出詩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寫出那無憂無慮,表達了作者十分向往這種生活。也表達了作者崇尚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不願同流合汙,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還有壹點值得註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佳作。《增訂評註唐詩正聲》郭雲:"色韻清絕。"《唐詩解》:"雅興淡中有致趣。"《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詩合選詳解》王雲翼雲:"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後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這首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誌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壹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壹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壹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範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誌,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王維的人生大誌也隱藏在字裏行間。
中心:寫清幽安閑之境,表達了是人順應天性,恬然自適。
10、
唐朝詩人杜牧的<清明詩>
安徽池州城的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唱出了壹個聞名千古的杏花村。
杏花村,因詩而得名。“牧童遙指處,池州杏花村”。
11、不是南宋,而是南北朝時的南朝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禦史,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註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註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壹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
[註釋]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酒店門口的幌子。
南朝:東晉以後隋代以前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都建都於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南朝。
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很多。南朝佛教非常盛行。
樓臺:指佛寺中的建築。
煙雨:如煙般的蒙蒙細雨。
[參考譯文]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
[提示]
這首絕句寫春日即目所見的江南景色。詩中沒有細致刻畫景物,而是從大處著眼,抓住花鳥、酒旗、寺廟幾個江南最常見的景物,淡淡幾筆點撥,就描繪出了江南的春天,煙雨的江南。梁朝丘遲《與陳伯之書》寫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是描寫江南春景最膾炙人口的名句,杜牧將它的意思融化在詩裏,讓人在讀詩時聯想到丘遲信中的話,可以生發無窮的遐想,無形中拓展了詩歌的景色,後兩句筆鋒壹轉,寫起雨中的江南景色來。如煙似霧的蒙蒙細雨,白茫茫壹片,被細雨籠罩的景物變得飄飄渺渺,朦朦朧朧,這是江南獨有的美景。南朝留下的寺廟最多,被煙雨包圍著,越發顯得幽深和神秘,使人產生不盡的歷史聯想。
12、⊕絕句
僧誌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註釋
①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稱。
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壹年生草木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拐杖。
白話譯文
在參天古樹的濃陰下,系了小船,拄著藜仗,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粘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 。
賞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
詩人拄杖春遊,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壹位可以依賴的遊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使這位老和尚 遊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壹路向東。橋東和橋西,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遊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東”,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東風專指春風。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詩的後兩句尤為精彩: “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於畫意。楊柳枝隨風蕩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 “杏花雨”,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遊已將杏花和春雨聯系起來。“沾衣欲濕”,用衣裳似濕未濕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試想詩人扶杖東行,壹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壹絲兒寒意,這是怎樣不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這樣興致勃勃地走下去,遊賞下去,到他想起應該歸去的時候,怕要體力不支,連藜杖也扶他不動了吧?不必多慮。詩的首句說:“古木陰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嗎?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那小船偏激在溪水邊老樹下,正待他解纜回寺呢。
13、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註釋
僵臥:挺直躺著,形容年邁,行動不靈便。僵:僵硬。
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不自哀:不為自己悲哀。
尚:副詞,還,仍然;表示事情的繼續或殘存狀態。
思:想著,想到。為:介詞,為,為了;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
戍輪臺:守衛邊疆。戍:防守,守衛邊疆。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臺縣,漢武帝時曾在那兒屯田駐兵,這裏借用來指代邊疆。
夜闌:夜深。闌:殘盡。
臥聽:躺著聽。
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
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中原地區的河。
譯文
壹
年老多病的詩人,困居在這荒僻的山村裏,並不覺得悲傷,還是想從軍為國家去防守西北邊境。
夜深了,聽窗外的狂風暴雨,詩人漸漸進入夢鄉。在夢中,詩人正跨著戰馬,踏過冰封的河流,馳騁在疆場上。
二
我靜靜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自己並不感到悲哀,
還想著替國家守衛邊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
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14
唐朝詩人孟浩然寫的《春曉》。全詩是:“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句詩的意思是:夜間的春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風聲顯得纏綿柔美,像弦樂伴奏。可是,雨打風吹花易落,那撒落在地上的花瓣,該有多少呢?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
孟浩然(689~740) 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壹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壹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於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遊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病疹發背,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用世之誌,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於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後世所傾慕。李白稱贊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贊嘆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裏,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王維曾畫他的像於郢州亭子裏,題曰:"浩然亭"。後人因尊崇他,不願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跡。可見他在古代詩人中的盛名。
孟浩然的壹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
15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詩文解釋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它隨著春風在夜裏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大地萬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燈火格外明亮。天亮後,看看這帶著雨水的花朵,嬌美紅艷,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詞語解釋
乃:就。
發生:促使植物生長。
潛:悄悄地。
潤物:使萬物受到水分的滋養。
詩文賞析
這是壹首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詩中將春夜喜雨擬人化了,詩人誇贊這雨是“好雨”,說它“知時節”,懂得客觀需要。難道不是嗎?春天裏,萬物萌芽勃發,正需要雨露的滋潤,雨就下了起來。這首《春夜喜雨》,將雨描繪得不僅切夜、切春,而且還道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也是壹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詩題中的“喜”字雖然在詩文中沒有露面,但從字裏行間,都洋溢著詩人歡喜之情。從歡喜到情不自禁地想象:明天必定會春色滿城。
有誌氣、
1
南 園①
唐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②
請君暫上淩煙閣,③
若個書生萬戶侯?
2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作品:臨江仙
內容:
白玉堂前春解舞,
東風卷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
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
任他隨聚隨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
好風憑借力,
送我上青雲。
3
毛澤東寫的詩詞,多雄心壯誌
如:
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
1909年
孩兒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我查到的原詩是這樣的:
男兒立誌出鄉關,
學不成名死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西鄉隆盛詩
4 毛澤東早年 無名詩 僅存兩句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裏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5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
攜來百侶曾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6、
沁園春.雪
壹九三六年二月
北國風光,
千裏冰封,
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壹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7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壹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壹樣悲歡逐逝波。
8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誌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
天地轉,光陰迫。
壹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要掃除壹切害人蟲,全無敵。
9
為女民兵題照
毛澤東(1961年2月)
颯爽英姿五尺槍,
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誌,
不愛紅裝愛武裝。
這首詩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壹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詩詞
10
將(qiāng)進酒
〖唐〗李白
《樂府詩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zūn)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huán)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會須:應當)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將(qiāng)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側耳聽。(註:人教版高中教材也可作“傾耳聽”)
鐘鼓饌(zhuàn)玉何足貴(註:此處也可作“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註:也有版本為但願長醉不用醒,新課標人教版高中課本為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lè),鬥酒十千恣(zì)歡謔(xuè 主人何為言少錢 ? 徑(jìng)須沽(gū)取對君酌(zhuó 五花馬,千金裘(qiú),呼兒將(jiāng)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11、
《滿江紅》嶽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12
元稹《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詩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13
《六州歌頭·少年俠氣》,北宋賀鑄詞作。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發聳。立談中,死生同。壹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鬥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聞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似黃粱夢。辭丹鳳,明月***,漾孤篷。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簿書叢。鹖弁如雲眾。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
14
《酹江月》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
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
堪笑壹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裏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
去去龍沙,江山回首,壹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15
革命黨人
菩薩蠻(寄女伴)
秋瑾
寒風料峭侵窗戶,垂簾懶向回廊步。
月色入高樓,相思兩處愁。
無邊家國事,並入雙蛾翠。
若遇早梅開,壹枝應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