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文學是什麽?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文學是什麽?

意大利是歐洲資本主義誕生的搖籃,也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在14、15世紀,意大利北部許多城市手工業已相當發達,商業和銀行業都發展迅速。例如威尼斯的商船隊就定期在歐洲、亞洲、非洲壹些大城市航行,佛羅倫薩的銀行也在歐洲許多城市設有分行。新興資產階級的實力壹天天強大。他們為了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取得勝利,便積極提倡文藝,網羅大批人才。這就使意大利文壇出現壹派繁榮景象。

但丁是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的新舊交替時代的偉大詩人,在這過渡時期的著名作家還有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他們是文藝復興的先驅。到了15、16世紀,又湧現了壹批人文主義作家,比較著名的有安琪羅·波利齊亞諾、路易其·浦爾契、馬德奧·博亞爾多、雅科波·桑納紮羅、盧多維科·阿裏奧斯托、托誇多·塔索。後兩位作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弗蘭齊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是意大利傑出的人文主義詩人。他出生於佛羅倫薩壹個貴族之家。父親是公證人,與但丁壹同被流放。彼特拉克早年學過法律,曾到歐洲許多地方旅遊,搜集古代希臘羅馬文物,認真研究古羅馬名家作品。他熱愛古典文學,反對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和教會的禁欲主義。他最先提出“人學”來與中世紀神學相對抗。這位詩人用拉丁文和意大利文寫過許多優美動人的抒情詩,曾被元老院推舉為桂冠詩人。他所獨創的十四行詩對歐洲詩歌產生了重大影響。

彼特拉克用意大利文寫的《歌集》是他成就最高的壹部作品。這是壹部出色的抒情詩集。它分上下兩冊。作品的主要內容是寫詩人對女友勞娜深摯的愛情。上冊寫1327年詩人初次見到騎士之妻勞娜時的內心洶湧的熱情。勞娜有花朵壹樣的嬌美的容貌,也有高尚的道德。詩人對她壹見傾心,終生愛慕。當時勞娜20歲,已婚3年,詩人23歲。下冊寫於20年之後,當時勞挪已死於瘟疫。詩人抒發了勞娜死後自己深深的痛苦與哀傷,詩句悲切感人。在勞娜身上寄托了詩人的美好理想,但詩人對她的愛情表現了人文主義者對現實生活中個人幸福的熱烈追求。

《歌集》是彼特拉克內心生活的真實寫照,也反映了詩人世界觀中的矛盾。他壹方面熱烈追求現世生活中的愛請和幸福,壹方面仍受中世紀宗教觀念的束縛;壹方面用火壹樣的詩句表達他熾烈的愛國熱情,壹方面又輕視和脫離人民。在他身上表現了人文主義者的積極的壹面和時代的階級的局限。

安琪羅·波利齊亞諾(1454~1494)是壹位有才華的作家。他認真學習了維吉爾、莫維德、但丁、彼特拉克等人的作品,從前人的創作中吸收藝術營養,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代表作是八行體敘事詩和聖劇《俄耳甫斯》。

作品以希臘神話故事作為題材;寫的是歌手俄耳甫斯的歷險故事。這本是個世俗異教寓言故事,作者卻將它塗上夢幻神秘色彩,在藝術手法上有所創新。

馬德奧·博亞爾多(1441~1494)也是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義詩人。他的代表作是《熱戀中的奧蘭多》,該作品中的主人公奧蘭多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查理大帝的貼身衛士。

作品描寫他和東方公主安傑麗嘉的愛情故事,富有傳奇色彩。

雅科波·桑納紮羅(1455~1530)也是意大利有名的人文主義作家。他的代表作是自傳體散文作品《阿卡狄亞》。

小說主人公辛契洛愛上了壹個美麗的少女,但又沒有勇氣向她表白自己的愛情。為了減輕自己的痛苦,他遠離故鄉,到風景清幽的阿卡狄亞去生活。作品主人公離開城市,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的情節對後世歐洲作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盧鄉維科·阿裏奧斯托(1474~1588)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作家。他在戲劇和詩歌方面都有較大成就。他寫了5部喜劇,是意大利風俗喜劇的奠基人。著名的喜劇有《列娜》和《妖術》,在歐洲許多國家流傳很廣。他的最負盛名的作品是敘事長詩《瘋狂的奧蘭多》。從情節看這是博亞爾多《熱戀中的奧蘭多》的續篇。由於博亞爾多沒有寫完作品就已陣亡,阿裏奧斯托便繼續寫下去。以原有的3條情節線索作為框架,突出奧蘭多對東方公主安傑麗嘉熱烈的堅貞的愛情。他為尋找這個美人,走遍天涯海角,歷盡了艱難困苦。後來安傑麗嘉愛上了伊斯蘭教徒梅多洛,並和他結了婚。奧蘭多在這沈重的打擊下瘋狂了。這部作品取材於民間文學,在藝術方面表現了精湛的技巧,結構嚴密,情節生動,心理描寫細膩而有分寸,詩句清麗而有韻味。

長詩寫的雖是傳奇色彩濃厚的故事,但卻貫穿了時代精神,宣傳了人文主義思想。作品既有對愛情和大自然的歌頌,也表達了作者反對封建割據、實現祖國統壹的願望。它在意大利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托誇多·塔索(1544~1595)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後壹位詩人。他出生於宮廷詩人家庭,攻讀過法律,但他的興趣是在文學方面。曾認真研究過古希臘詩人的賦詩法。他壹生道路坎坷,曾因精神抑郁得了癲狂癥,被關入瘋人院7年。壹生寫了敘事詩《利那爾多》(1561)、田園劇《阿明達》(1573)和長詩《被解放的耶路撒冷》(1575)等。由於他詩歌方面有較大成就,1595年羅馬教皇曾授予他“桂冠詩人”稱號。

塔索的代表作是《被解放的耶路撒冷》。作品的內容是描寫1096到1099年第壹次十字軍東征的事件。十字軍首領弗萊多·底·布留尼在最後幾個月中帶領十字軍攻克了聖城耶路撒冷。作者選擇這個題材在當時有現實意義,因為在寫作長詩的年代,歐洲正面臨土耳其的威脅。

長詩中既描寫了十字軍英勇搏鬥、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也穿插了許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情節有張有弛,疏密相間,聯結成壹個有機的整體。作品語言高雅而有文采,抒情色彩濃厚。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反映在長詩中,他想要歌頌基督教,但實際上他所寫的世俗愛情故事和非基督教精神的人物給讀者的印象更深,藝術感染力也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