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調·小桃紅寄鑒湖諸友
壹城秋雨豆花涼,閑依平山望。不似年時鑒湖上,錦雲香,采蓮人語荷花蕩。西風雁行,清溪漁唱,吹恨入滄浪。
註釋:
鑒湖:又稱鏡湖、慶湖、長湖,亦作紹興之別稱。
平山:即揚州平山堂,在瘦西湖北蜀崗上。
錦雲香:指花開爛漫,香氣幽遠。香代指花。
滄浪: 元散曲中常以"滄浪"代指隱逸或暗指歸隱田園之意。
賞讀:
小令是作者浪跡於揚州時所作。首句寫景,既點明時令,也反映出作者心情之淒清冷落。二句點明地點與憑眺時消閑的心境。三四五句轉入回憶,寓情於景。昔日的歡樂與生機盡在不言之中,更反襯出今日之孤獨飄零。結尾三句又回到眼前景象,既寄寓了對朋友的思念,又表達了要驅散愁恨,超脫塵世,回歸大自然的情懷。小曲語短情長,格調清幽,含蓄深沈。
例曲2. 楊果
越調·小桃紅采蓮人和采蓮歌
采蓮人和采蓮歌,柳外蘭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 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
註釋
蘭舟:船的美稱。
夜如何: 現在是夜裏的什麽時辰?言夜已深。
南朝舊風: 指南朝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曲,向來被視作亡國之音。
司馬淚痕多:指白居易,曾被貶官為江州司馬,作《琵琶行》,結尾兩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此用其意。
譯文
采蓮人唱著采蓮歌,劃著采蓮船駛過楊柳岸。歡歌笑語響徹兩岸,全然不顧寂靜的夜晚,鴛鴦夢被驚醒。現在是夜裏的什麽時辰? 原來還有人獨自躺在江樓上。請不要唱令人傷心的歌曲,南朝舊曲,會讓江州司馬淚眼婆娑。
賞析
楊果是由金入元的散曲作家,金亡以後五年才出來做官,所以面對興亡,他感慨良多。《小桃紅·采蓮人和采蓮歌》這支小令以及其婉曲的語言,抒發了深沈的興亡之感。這是壹支含蓄深沈的曲子,符合詩歌以最經濟的篇幅表現最豐富的內涵的要求。
楊果(1197-1269)金末元初散曲作家。字正卿,號西庵,祁州蒲陰(今河北安國市)人。早年以章句授徒。公元1224-1232年)初登進士第,官偃師令,以廉幹稱。金亡後,楊奐征河南課稅,起用為經歷。公元1269年(至元六年)出為懷孟路總管,以老致仕,同年卒。《元史》有傳。楊果工文章,長於詞曲,有《西庵集》。與元好問交好。其散曲作品多詠自然風光,曲辭華美,富於文采。《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花柳芳妍"。
五個藝術特點
1. 蓮歌互笞、柳外蕩舟,描繪了壹幅熱烈的江南夜景圖。
開頭兩句話看起來似乎很平凡,不新鮮,也不奇突,但它渲染了氣氛,烘托了環境,是曲中發出的所有信息量的樞紐。壹葉裝飾華美的小舟,從楊柳岸邊蕩了過去,舟上是壹片歡聲笑語,互唱互和,打破了夜深的寂靜,充滿了詩的韻味,是壹幅有聲有色的畫。
;可以說沒有互唱互和的采蓮歌,就沒有下文的"驚破鴛夢",更不可能引起讀者對"南朝舊曲"的聯想,當然也就沒有"司馬淚痕"了。
2.反襯終得悲喜交錯
"不管鴛鴦夢驚破"三句,在藝術構思上有三點值得註意的地方。
首先是反襯法,即是以冷反襯上文的鬧,以孤獨反襯上文的歡笑,冷熱相間,悲喜交錯,使悲者愈見其悲,孤獨者愈形其孤獨,這正是王夫之所說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3.倒句方覺奇峭生動
倒裝法,即是變化語言的常態性秩序,以化板為活,以平淡為奇突。"獨臥江樓"是為了"尋夢","夜如何"是"驚夢"以後的呼問,而作者卻把它的語序顛倒了過來,這也正是王驥德所說的"意常則造語貴新,語常則倒換須奇"(《曲律·論句法》)。後來洪亮吉也說過,"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北江詩話》)。可見它是詩歌語言藝術的壹個重要手法。這裏尤妙在作者沒有說明夢見什麽,令人產生無窮的遐想。直到曲的結尾,才像畫龍點晴似的點明了曲的真正意蘊。
4. 巧設節點,前後分明
中間的"夜如何"將全曲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壹邊是歡悅的采蓮之景,另壹邊是聞歌垂淚的傷心之景。
5. 運用對比,構思巧妙,語言婉曲,格調深沈。
曲末三句把原本若隱若現的悲哀情緒推向高潮,有壹種"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南朝舊曲",顯然是以陳後主的荒淫喻金宣宗、哀宗之無道,由眼前的現實回溯到遙遠的過去,於是金的腐敗,元的黑暗,都壹齊包括在這寥寥數語中,從而擴大了曲子的信息量和詩的啟示性。
"司馬淚痕多",自然是從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淚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句意濃縮而來,但白居易抒發的是"淪落天涯"之感,而楊果抒發的則是"故國黍離"之思。只言"司馬淚痕",而不言"故國黍離",正是作者為了更深地隱蔽自己的見解,不願和盤托出,以此來調動讀者想象的積極性的。多多少少包含了作者對於金統治者昏庸無度的影射和對金滅亡原因的思索。
例曲3. 盍[hé]西村
越調·小桃紅雜詠之壹
綠楊堤畔蓼花洲,可愛溪山秀。煙水茫茫晚涼後,捕魚舟,沖開萬頃玻璃皺。亂雲不收,殘霞妝就,壹片洞庭秋。
註釋
"煙水”句:意為傍晚以後,壹片涼意。水面上煙霧籠罩,無邊無際。
玻璃皺:意為清風徐來,微波蕩漾。
"亂雲不收”三句:意為天空中飄著散亂的雲朵,天邊抹著晚霞的光輝,點綴了壹派秋色的洞庭風光。
釋義
江堤上栽著綠楊柳,小洲上蓼花飄飛,壹派可愛的秀美山溪景致。傍晚微涼,水面上煙霧籠罩,壹片迷茫。只見捕魚的輕舟淩波而出,沖開萬頃的水面,漾起不絕的波紋。天空中飄著殘留的雲朵,天邊抹著晚霞的余輝,更點綴了洞庭秋色。
作者簡介
盍西村:元曲作家。生卒年不詳,盱眙(今屬江蘇)人。元鐘嗣成《錄鬼簿》未載其名,而列有"盍士常學士",或以為系壹人。工散曲。現存小令十七首,套數壹套。
賞析
原作***八首,題為“雜詠”,該曲描寫洞庭秋景,動靜結合,相映成趣,給讀者留下了洞庭之秋的萬種風情。
首句“綠楊堤畔蓼花洲”,寫到綠楊,蓼花,帶有普遍性、典型性,但壹寫堤岸,壹寫州,傍水而更得生機,綠楊與紅蓼相映,美景與野趣頓現眼前。
次句“可愛溪山秀”,著意點明景色之美,且將目光從近處的堤岸縱送至遠處,水光山色成為綠楊,蓼花的美麗背景。
“煙水茫茫晚涼後”,這時蒼茫的入目景色使人微覺惆悵,捕魚小舟沖破了湖水的平靜。在這漸歸沈寂而又漣漪微動之時,隨著情緒的波動,擡起的目光從低處的水移向高處的天,只見夕陽的余暉之下,亂雲未收,殘霞似錦,裝點洞庭秋色,壹片茫然,無際無涯,與湖波相映,更加美麗,壯觀。最後兩句寫“妝就”“壹片洞庭秋”的同時,也托出了作者心中的欣喜,雖未言情而情從景出。
例曲4.任昱
越調·小桃紅
山林鐘鼎未謀身,不覺生秋鬢。漢水秦關古今恨,謾勞神,何須鬥大黃金印。漁樵近鄰,田園隨分,甘作武陵人。
註釋
山林鐘鼎:山林,指隱居不仕;鐘鼎,指富貴生活。杜甫《清明》:“山林鐘鼎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漢水秦關:漢之水,秦之關,是互文見義。
鬥大黃金印:喻作高官。辛棄疾《西江月》,“留君壹醉意如何,金印明年鬥大。”
釋義
隱居山林,沒有榮華富貴,不覺得已秋鬢含霜白。那些爭奪壹水壹關的事,既湧現了英雄又毀滅了無數生命,實在教人恨,不再去勞神,何況咱不是高官也無金印。現在與漁夫樵夫為鄰,隨意漫步田間,甘心做個普通的武陵百姓。
作者簡介
任昱,字則明,四明(今浙江寧波市)人。與張可久、曹明善為同時代人,少時好狎遊,壹生不仕。所作散曲小令在歌妓中傳唱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