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懷念 , 友情古體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我來這裏終究是為了什麽事?高枕安臥在沙丘城。
沙丘城邊有蒼老古樹,白日黑夜沙沙有聲與秋聲相連。
魯地酒薄難使人醉,齊歌情濃徒然向誰。
我思念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蕩蕩向南流去寄托著我的深情。
創作背景 根據裴斐編制的《李白年譜簡編》,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四載(745年)秋,時李白四十五歲。天寶四載秋,杜甫李白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在魯郡東石門送別杜甫後,南遊江東之前,曾壹度旅居沙丘城。因懷念杜甫,寫下此詩寄贈。 鑒賞李白與杜甫的友誼是中國文學史上珍貴的壹頁。在李白傳世的詩歌中,公認的直接為杜甫而寫的只有兩首,壹是《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另壹首就是這首詩。
沙丘城,位於山東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魯中的寄寓之地。詩人送別了杜甫,從那種充滿著友情與歡樂的生活中,獨自壹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覺友誼的可貴。此詩就是抒發了這種情境之下的無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詩人壹開始用很多的筆墨寫他自己的生活,住處的周圍環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詩的前六句沒有壹個“思”字,也沒有壹個“君”字,給讀者以山回路轉、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詩的結尾才豁然開朗,說出“思君”二字。詩中無壹句不是寫“思君”之情,而且是壹聯強似壹聯,以至最後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煙雲,都成了後二句的烘托。這樣的構思,既能從各個角度,用各種感受,為詩的主旨蓄勢,同時也賦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濃郁的詩味。
詩劈頭就說:“我來竟何事?”這是詩人自問,其中頗有幾分難言的惱恨和自責的意味。這會引起讀者的關註,並造成懸念。“高臥沙丘城”,高臥,實際上就是指詩人閑居乏味的生活。這句話壹方面描寫了眼下的生活,壹方面也回應了提出上述問題的原因。詩人不來沙丘“高臥”,原因就在於懷念杜甫這位友人。這淩空而來的開頭,正是把詩人那種友愛歡快的生活消失之後的復雜、苦悶的感情,以壹種突發的方式迸發出來了。
壹二句偏於主觀情緒的抒發,三四句則轉向客觀景物的描繪。“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眼前的沙丘城對於詩人來說,像是別無所見,別無所聞,只有城邊的老樹,在秋風中日夜發出瑟瑟之聲。“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這蕭瑟的秋風,淒寂的氣氛,更令詩人思念友人,追憶往事,更叫詩人愁思難解。“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然而,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尋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無法忘憂。魯、齊,是指當時詩人所在的山東。“不可醉”,即沒有那個興趣去痛飲酣醉。“空復情”,因為詩人無意欣賞,歌聲也只能徒有其情。這麽翻寫壹筆,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時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發源於山東萊蕪,西南流向。杜甫在魯郡告別李白欲去長安,長安也正位於魯地的西南。所以詩人說:“我的思君之情猶如這壹川浩蕩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緊隨著妳悠悠南行。”詩人寄情於流水,照應詩題,點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絕的意境,更造成了語盡情長的韻味。這種綿綿不絕的思情,和那種“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的開闊灑脫的胸襟,顯示了詩人感情和格調的豐富多彩。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
換我心,為妳心,始知相憶深。 問別來、解相思否。 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春思遠,誰嘆賞、國香風味。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日 *** 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 寶奩明月不欺人,明日歸來君試看。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 風暖有人能作伴,日長無事可思量。 枕障薰爐隔繡帷,二年終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應知。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