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壹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壹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壹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首都新德裏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而加爾各答則每天都有關於文化的新聞,多元化的音樂、舞蹈、舞劇和笑劇都令遊人眼花繚亂,樂而忘返。
在喧鬧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們都向往返璞歸真。而印度傳統音樂的基礎正是“自然”。它歌頌人與人 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四季的旋律都在傳統曲調“拉格”中得到體現——傳說古人從森林裏小鳥的鳴叫和樹枝燃燒的聲音獲得靈感而創造了第壹首“拉格”。至於歌曲的內容,則源於北印度的宗教儀式。時至今日,傳統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發音,歌者音質純凈,令歌曲保持壹種簡潔、純美的聖詩感覺。即使妳聽不懂歌詞,也能體會到自然的神聖與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壹——Natyam,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藝術”。它除了強調舞蹈的節奏感,還十分強調伴奏音樂必須悅耳動聽,由莊重的詩歌和風格純樸的音樂組成。這本是用於祭祀的舞蹈,能充分體現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廟舞女在廟宇裏表演。這壹舞蹈的動作關鍵在於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彎,雙膝分開,而雙腳則要像壹把半開的扇。雖然有嚴格的動作規範,但其實每壹個演員的表演都是不壹樣的,而且大多數時候表演都是即興的,因此每壹支Natyam的個人風格都十分強烈。
這種傳統的舞蹈在壹股復古的潮流中再度興起。不過,古時候的Natyam壹般是獨舞,而群舞更為流行。壹群身段婀娜、身穿艷麗傳統服裝的舞女,在動聽的音樂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獨舞更勝壹籌。時至今日,Natyam更發展成壹套講究技術的藝術體系。 印度的咖喱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壹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喱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壹種陌生的調味料。其實,沒有統壹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裏,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曬幹的紅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歡辣的遊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對於遊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於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並不“感冒”。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面包,塗上以煤火煮上整整壹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於在沿海的壹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後,烹飪相差壹兩分鐘,甚至壹兩秒鐘,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奶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妳食指大動。
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壹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嘗,狼吞虎咽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自哈拉巴文化時期起,古印度人用的就是十進位制,但是早期還沒有位值法。大約到了公元7世紀以後,古印度才有了位值法記數,不過開始時還沒有“0”的符號,只用空壹格來表示。公元9世紀後半葉有了零的符號,寫作“.”。
十進制位值法為中亞地區許多民族采用,又經過阿拉伯人傳到了歐洲,逐漸演變為現今世界上通用的“阿拉伯記數法”。所以說,阿拉伯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創造的,他們只是起了傳播作用。而真正對阿拉伯數字有貢獻的,正是古印度人。
《準繩經》是現存古印度最早的數學著作,這是壹部講述祭壇修築的書,大約成於公元前5至前4世紀,其中包含有壹些幾何學方面的知識。這部書表明,他們那時已經知道了勾股定理,並使用圓周率π為3.09,古印度人在天文計算的時候已經運用了三角形,公元499年成書的《聖使集》中有關數學的內容***有66條,包括了算術運算、乘方、開方以及壹些代數學、幾何學和三角學的規則。
聖使還研究了兩個無理數相加的問題,得到正確的公式,在三角學方面他又引進了正矢函數,他算出的π為3.1416。
公元7~13世紀是古印度數學成就最輝煌的時期,其間的著名人物有梵藏(約589~?)、大雄(9世紀)、室利馱羅(999~?)和作明(1114~?)。
梵藏約於628年寫成了《梵明滿悉檀多》,對許多數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梵藏是古印度最早引進負數概念的人,他還提出負數的運算方法。
梵藏對零作為壹個數已有所認識,但他卻錯誤地認為零除零還是等於零的結論。他提出了解壹般二次方程的規則,得出二次方程x+px-q=0的根為梵藏還給出了ax+by=0的整數解和處理不定方程ax+1=y的方法。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得出了求等差數列末項以及數列之和的正確公式。
在幾何學方面,梵藏有以四邊形之邊長求四邊形面積的正確公式,即 S=√(s-a)(s-b)(s-c)(s-d) (√為根號下的意思),S為四邊形面積,a b c d為各邊邊長。
而大雄繼續了他前人的工作,他的主要著作是《計算精華》。他認識到零乘以任何壹個數都等於零,不過他又錯誤地認為以零除壹個數仍然等於這個數。
大雄對分數的研究也很有意義,他認識到以壹個分數除另外壹個分數,等於把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顛倒相乘。
現存的室利馱羅的數學著作有《算法概要》壹書,據說他還有壹部專論二次方程的著作。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二次方程的解法。
在這壹時期,數學上成就最大的要數作明。他的《歷數全書頭珠》中的《嬉有章》和《因數算法章》反映了古印度數學的最高成就,是那個時期的代表作。
作明對零進行了進壹步的研究,正確地指出以零除壹個數為無限大。他繼續研究二次方程求解的問題,知道壹個數的平方根有兩個數,壹正壹負。
他還明確地指出負數的平方根是沒有意義的。作明在不定方程的研究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他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許多不定方程的求整數解的問題。
如下列方程:
6x+2x=y, 5x-100x=y,
他還給出圓周率的兩個數值,即π=3927/1250=3.1416和π=22/7=3.1429,並且指出前壹數值較為準確,自作明之後,古印度數學科學的發展便趨緩慢,沒有更多引人註目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