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用哲學的方式將“愛情”分開來講,從“愛”和“情”兩個方面來說愛情:
“情”是惆悵,是欲望,是趣味;而“愛”是力量,是生命,是信仰。
“情”是“愛”的謊言,“情”總是多的,只有當壹種情感高於我們自身生命的價值時,它才是“愛”。
在《好的愛情》裏,陳果引用了明朝名仕陳繼儒《小窗幽記》中的壹句話:情最難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情”是最難保持長久的東西,所以情感太過豐富的人,終究會變得淺薄無情;
其實這句話的後面還有半句: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終不失性。
說的是天性本有壹定的常理,率性而為的人,終不會失去他的天性。
雖然後面這半句未被引用,但是卻道出了兩種不同性情的人,對愛情的不同態度。
就像“壹見鐘情”這句話,人們常常壹秒鐘就可以愛上壹個人,卻不知道該如何用壹生去愛Ta。
那麽,什麽是陳果哲學理念下好的愛情呢?
好的愛情必是長久的愛情,而長久的愛情就是要壹次又壹次地愛上同壹個人。
好的愛情就是愛壹個人的全部,愛Ta的每壹面:美麗的壹面,糟糕的壹面,得意的壹面,失落的壹面……
好的愛情就是愛壹個人的壹生,愛Ta的每個階段:少年輕狂的Ta,風華正茂的Ta,嘮嘮叨叨的Ta,白發蒼蒼的Ta……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充滿煙火氣的飲食男女。愛情裏,每個人都期望能夠吃到壹塊兒,睡到壹塊兒,想到壹塊兒,說到壹塊兒,玩到壹塊兒……
能做到這樣固然是最好,但是不管是愛情還是生活,不遂人願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何況這愛情還是千變萬化。
所以,好的愛情就是這樣壹種狀態:即千變萬化又始終如壹。
我們常常可以在西式婚禮上看到和聽到這樣的問話:妳是否願意與他(她)結為夫婦,愛他(她),守護他(她),像對待妳自己那樣對待他(她),不論生病還是健康,貧窮還是富有,不離不棄,直到死亡將妳們分開?
壹對璧人應聲而答:我願意。
這就是對愛情最好的宣言:愛Ta如己,壹路同行,不離不棄。
愛情裏最重要的是“我愛妳”,而不是“妳愛我”。這與我們常常聽到的“與妳愛的人談戀愛,與愛妳的人結婚”有些背離,而這恰恰說明愛情是壹種主動的行為,而非被動的接受。
我愛妳,不是因為妳完美。我愛妳,就因為妳是妳。我愛的就是這個妳,真實的妳。我愛妳,如妳所是。
愛情的起心動念很是有些奇妙,不在於客觀上妳是否比別人更可愛,比別人更漂亮,比別人更出色,而在於我只對妳心存依戀、心懷向往,只希望與妳朝朝暮暮,長廂廝守。
所以,愛情裏“我愛妳”比“妳愛我”更能體現“愛”的真諦。
“我愛妳”的極致是“我懂妳”。
“我懂妳”,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對方著想,這幾乎是所有飲食男女對愛情的最美好向往。
那麽,如何讓“愛”深愛不變?如何讓“愛”永續?
壹個是彼此達成深度的默契,也就是“懂妳”;另壹個是盡量在精神上倆個人同步而行,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愛情裏彼此成全,***同成長。
不過,再相愛的兩個人也難免有“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時候,“吵架”是愛情裏最常見的壹種。
我們又如何去看待處在愛情關系裏的“吵架”?
“吵架”是相愛的兩個人之間壹種比較“瘋狂”的交流和溝通方式,這種非常狀態下的對話模式,可以幫助妳看到非常狀態下的Ta,可以更好的了解面具掉落後真性情的Ta是怎樣的壹個人。
相愛的兩個人吵架不可怕,我對傳說中的“舉案齊眉”和“相敬如賓”壹直心存質疑,別說是朝夕相處的愛人,這種客客氣氣的情形下,連最親密的朋友都算不上。
而真正相愛的兩個人,吵完之後還依舊會是相愛的兩個人,情感上不會有任何罅隙。
相信讀完這本書,未曾戀愛的妳,會知道如何去愛;失戀的妳,會再壹次相信愛情。
相信無論哪壹個時段的妳,都能從這本書裏學會怎樣才能與妳愛的人相伴壹生。
~·~·~·~·~·~·~·~·~
備註:
陳果是復旦大學的哲學博士,壹位名副其實的美女教授。曾擔任過央視《開講啦》的主講嘉賓。2017年,陳果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思政課教師”。
她的“朋友無用論”傳遍全國,她的網絡視頻《關於愛情》、《孤獨與寂寞》點擊率過億。
陳果在她的這本《好的愛情》“小”書裏,除了用哲學的方式講述了“好的愛情”外,還講了成熟與自由,如何客觀認識我們自己,如何實現自我人生,信仰、文化及宗教,等等。
總之,這是壹本很不錯的“小”書,不論性別和年齡,如果心中依然有愛,向往愛,希望永遠都能獲得成長,願意有所改變,都推薦妳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