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典故是怎麽來的?

“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典故是怎麽來的?

我想大家對於黃鶴樓這壹名樓應該都很熟悉,對於唐朝詩人崔顥的那篇《黃鶴樓》更為熟悉,而“崔顥提詩,李白擱筆”的這個典故,就是崔顥所寫的這首千古流傳的名作而引發的。

唐朝詩人崔顥在遊覽黃鶴樓,登上樓欣賞美景時,放眼楚天,有感而發,直抒胸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黃鶴樓。而之後李白在遊覽時,也登上了黃鶴樓。他也被黃鶴樓的美景和遼闊所折服,壹時詩興大發,想要提筆寫詩,表達自己心中的感慨。而正當他要揮筆題壁寫詩時,卻看見了崔顥所寫的這首《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當他看完唐朝崔顥所寫的詩之後,不禁大為嘆服,自愧不如,為之擱筆,並且說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在黃鶴樓公園的東邊有壹個亭子,亭名叫做“擱筆亭”,亭子名的來源就是“崔顥題詩,李白擱筆”這壹典故。其實我覺得李白是真的很喜歡也很佩服崔顥的這首《黃鶴樓》,因為李白後來的《鸚鵡洲》和《登金陵鳳凰臺》這兩首詩中都有很明顯的模仿崔顥的痕跡。

很慶幸中華民族有這麽多古跡瑰寶和才子佳人,兩者相輔相成,可以讓我們在欣賞美景時也感受人文文化,了解古時人們的情懷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