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第壹篇思維導圖畫法如下圖所示。
狗·貓·鼠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壹篇散文。這篇散文首先回擊了“現代評論派”對作者“仇貓”的誣蔑,揭露了他們卑劣的手段,然後作者說明自己“仇貓”的近因,刻畫出“貓”的主要特征。
再以童年的追敘,交代了“仇貓”的原因;最後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實質是縱惡養奸;作者表面上討厭貓,實際上卻鞭撻了具有與貓類似習性的壹類人,如當時社會上的壹些“正人君子”、軍閥統治者的幫兇。
作者借追憶自己童年時救養的壹只可愛的隱鼠,最終卻慘遭殺害的往事,表達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施暴者的憎恨。此文運用反語和曲筆,以動物喻人,以議論為線索,夾敘夾議,寓意深厚。
此文采取托物喻人的手法而環環相扣。從“仿佛聽得有人說我是仇貓的”寫起,把現代評論派的先生們妄圖誣蔑作者魯迅是狗的醜惡用心抖露了出來。
作品評價:
此文的前半篇完全是雜文筆調,而且,文中以諷刺語氣加以引用的壹些話,如“負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不好惹”等等,都摘自論敵徐誌摩、陳西瀅的文章。
直待寫到後半篇,這才正式進入回憶序列:幼時夏夜在桂樹底下聽祖母講貓和虎的故事,自己如何救下被蛇追殺的隱鼠,以及聽說心愛的隱鼠被貓所吃,因而仇貓、打貓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