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早年自涿郡起就追隨蜀漢先主劉備起兵,南征北戰,東擋西殺,戰功卓著。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嫡系,蜀國的王牌軍統領。劉備偷襲徐州,殺剌史車胄,關羽就獨立鎮守下邳城,行太守事,劉備和張飛則回小沛。可見此時的關羽已經能獨當壹面了,沒有足夠的能力和信任度,劉備是不會派關羽獨守下邳。
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劉備兵敗投靠袁紹。關公被俘,曹操沒有殺他,“禮之甚厚”白馬之圍,關羽望見大將軍顏良的麾蓋,策馬殺進萬眾之中,斬其首還,袁紹諸將沒有人能擋的住,白馬之圍遂解,關羽奇功壹件,曹操即表封關羽為漢壽亭侯。劉備投靠劉表後不久,曹操南征荊州。劉備軍全線敗退,劉備派關羽乘船數百艘先退師江陵。關羽的人馬開始成為劉備的生力軍。赤壁之戰後。劉備平定江南諸郡,拜關羽為元勛,“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 曹操為了解除長江北線,南郡外圍局勢,派魏將軍樂進進攻荊州江北壹帶,劉備軍慘敗,關羽退守荊州,臨沮長杜普、施陽長梁大皆大敗。在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關羽在各地設防,組建了荊州軍事集團。知人善任的劉備將西蜀的半壁江山托付給了關羽,可見對其能力和忠心的信任。荊州是三國時的是非之地,相當現在中東的耶路撒冷和歐洲的巴爾幹半島,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在苦心經營荊州的六年中,關羽始終盡心盡職,他先後面對過的三國名將有:曹仁、於禁、龐德、徐晃、魯肅、呂蒙、陸遜等,他們都是壹時之傑,只到北伐之前,他們都無法占有荊州壹寸土地。
建安二十四年春,漢中王駕下前將軍關羽為了策應西線劉備發起的壹連串漢中爭奪戰,在宛城侯音起義的大好形勢下,出兵北伐。在取得漢水大捷並兵圍樊城時遭魏吳合謀,兵敗身隕。追謚關羽為壯繆侯。關羽壹生,經歷大小戰役無數,有國士之風,呂蒙、傅幹、程昱等人都稱其為“萬人敵”。他堪稱蜀國第壹名將。
第二、張飛
張飛字翼德,涿郡人,劉備同鄉。張飛跟隨劉備起事,以兄弟之禮侍奉劉備,是劉備的另壹之嫡系部隊。
劉備投靠曹操時,張飛幫助劉備、曹操擊敗呂布,曹操拜張飛為中郎將。曹操入荊州,劉備奔江南。曹操追之,壹日壹夜後趕到當陽長阪。這時的劉備惶惶如喪家之犬,“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命張飛率二十名騎兵斷後。張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挑戰曹軍,曹軍大隊人馬沒有壹個敢上前的,劉備借此撿了壹條小命。劉備既定江南,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在南郡。
劉備在益州攻劉璋時,張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張飛生擒嚴顏。在攻戰益州的過程中,諸葛亮、張飛的功勞最大,“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 益州平定後,劉備任命張飛為巴西太守。是封疆大吏,督帥益州生力軍,北拒曹魏大將張郃。漢中留守夏侯淵、張郃在兩三年的時間裏,不斷騷擾蜀國北大門,張郃更是帥諸軍降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但是在宕渠,張飛出兵與之壹戰,大獲全勝,張郃棄馬爬山,獨自帶十來人從小道退回漢中。張郃不是壹般的人物,史載“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後期更是讓諸葛亮壹伐中原慘敗,也是諸葛亮的勁敵。張飛戰勝了他,自此威震漢中!劉備得漢中後,全軍上下壹度認為漢中太守非張飛莫屬。
劉備為漢中王,拜飛為右將軍,假節。章武元年,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
張飛雄壯威猛,僅次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都將張飛和關羽並稱萬人之敵。張飛英勇善戰,是西蜀第二位上將。
第三、魏延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他帶部曲隨劉備入蜀開始其蜀國的軍事生涯。
首先帶部曲證明是有功於劉備,而且出身高貴。在進攻益州的過程中,劉備的部隊功勞最大的就是他。(諸葛亮的部隊中,張飛為最)史載“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也正是由於魏延在劉備的身邊作戰,所以劉備對他非常了解。劉備進位漢中王,遷治所於成都,當得壹重將鎮守漢川,眾人以為必在張飛,張飛自己也以心自許。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劉備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壹軍盡驚。”劉備大會群臣時,故意在席間問魏延鎮守漢中怎麽辦?這實際上是劉備讓魏延當著眾多不服氣的人作就職演說與施政綱領報告以安眾心。魏延回答很精彩:“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後來事實證明果然如此,益州門戶漢中在魏延的鎮守下果然太平,可見其能力與功勞。先主稱帝尊號,進拜魏延為鎮北將軍。註意是“鎮北”的封號,這充分說明了劉備對他的信任與其工作成績的肯定。劉禪即位,封魏延為都亭侯。
建興五年,諸葛亮駐漢中,以魏延為前部先鋒,領丞相司馬、涼州剌史。建興八年,命魏延西入羌中,魏國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與魏延戰於陽溪,魏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