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詩人就此打住,僅僅將壹幅圖畫展給世人即沈默無語。也許,這首詩也只能名噪壹時,很快湮沒於歷史的風雨中。詩人的高明之處,更在於他沒有沈迷於眼前的美景而流連忘返,而是興起壹份對人對明月,對千古宇宙的深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世代的變化無窮,正如同江中明月的千古不變。詩人的心都是晶瑩剔透的,也是脆弱敏感的。他們常常易於發現美,又從美之中聯想到人生的短暫,歲月的無情。想起了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瀟灑飄逸的詩仙,性情狂傲不羈,面對明月面對自然時,心頭也不免有些感慨與落寞;想起了蘇軾的《前赤壁賦》,豪放派的代表領袖,官場的落魄者,卻在人之與自然的渺小中,得到了壹份釋然與安慰。
從“白雲壹片去悠悠,清風浦上不勝愁”開始,詩人敘寫了遊子和思婦的離愁別緒,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詩人從千古的冥思中回到現實,想到了天涯遊子,想到了閨中思婦,中間的轉換絲毫沒有突兀之感。“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詩人徐徐停下手中的筆,卻讓讀者人掩卷長思,那其中的意蘊,那美妙的回憶,詩已盡卻味無窮。“落月搖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壹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範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註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壹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壹種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壹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裏,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記得周國平說過:詩人與哲學家是相通的。他本人就是壹個鮮活的例子,有著哲學家和詩人的雙重身份。這句話在張若虛身上再次得到了驗證。傳說中,當年他就是憑借著壹首完美的《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當之無愧。
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
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壹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裏
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
而又以月為主體
“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
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
在全詩中猶如壹條生命紐帶
通貫上下
觸處生神
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壹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
在月的照耀下
江水
沙灘
天空
原野
楓樹
花林
飛霜
扁舟
高樓
鏡臺
砧石
長飛的鴻雁
潛躍的魚龍
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
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
展現出壹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
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
雖用水墨勾勒點染
但“墨分五彩”
從黑白相輔
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
宛如壹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
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奏也饒有特色
詩人灌註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蕩
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
也不是急管繁弦
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
含蘊
雋永
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沈
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
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律有節奏
而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回旋
全詩***三十六句
四句壹換韻
***換九韻
又平聲庚韻起首
中間為仄聲霰韻
平聲真韻
仄聲紙韻
平聲尤韻
灰韻
文韻
麻韻
最後以仄聲遇韻結束
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雜沓
高低音相間
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
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
平仄的交錯運用
壹唱三嘆
前呼後應
既回環反復
又層出不窮
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
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
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
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
宛轉諧美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
創制者是誰
說法不壹
或說“未詳所起”
或說陳後主所作
或說隋煬帝所作
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
除張若虛這壹首外
尚有隋煬帝二首
諸葛穎壹首
張子容二首
溫庭筠壹首
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
或顯得脂粉氣過濃
遠不及張若虛此篇
這壹舊題
到了張若虛手裏
突發異彩
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
時至今日
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制者究竟是誰
而把《春江花月夜》這壹詩題的真正創制權歸之於張若虛了。
回答者:流霞醉紅 - 秀才 三級 10-4 08:27
5
分享1
踩
十分鐘有問必答
1792人正在問
春江花月夜為何以月為主體
去提問
— 妳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為何千古以來都跳不出以月為主體的賞析。我認為全詩標題中的“夜”
兄弟,我欣賞妳的創新思維,那人既然這樣說,妳可以回他:那最後壹句“自古乘月幾人歸”意在以嫦娥奔月的故事襯托夜的淒清與傷感,更添寂寥之感
有想問的隨時問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