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選自郭沫若詩集《女神》。《天狗》是郭沫若的第壹部詩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發表於1920年2月7日。《天狗》這首詩寫於郭沫若新詩創作的爆發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熾烈的時刻。
這首詩的風格是強悍、狂暴、緊張的。壹開始詩人便自稱“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壹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則是個性獲得充分張揚所帶來的自豪感。所以它是詩人在五四精神觀照下對個性解放的贊歌,也正因有了沖決壹切束縛個性發展的勇氣後,個性才得以充分發揚,五四新人才具有無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廟底Energy底總量!”
這樣的五四新人將會改變山河、大地、宇宙。“我飛奔,我狂叫,我燃燒……。”詩句所釋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颶風、奔騰的激流,在那個時代產生了強烈的沖擊波。“我飛跑”則是令人振奮的吶喊,充分展示五四時期個性解放的痛苦歷程。總之,《天狗》是五四時期奏起的壹曲驚心動魄的精神贊歌。是五四時期人們第壹次從詩歌中聽到的勇猛咆哮的時代聲音。
“天狗”那可吞掉“壹切的星球”的豪邁氣概,正是五四時期要求破壞壹切因襲傳統、毀滅舊世界的精神再現。 而《天狗》只是《女神》創作中詩人情感與藝術碰撞、融合、激濺出的壹朵小小的浪花。可見,《女神》創作想象之豐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熱烈堪稱詩界壹絕。
它所具有的無與倫比的浪漫主義藝術色彩將是照徹詩歌藝術長廊的壹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詩句就像喧囂著的熱浪,轟鳴著狂飆突進的五四時代的最強音。
思想內容:本詩主要通過天狗形象的塑造,抒發了詩人否定舊的社會現實、擺脫舊的思想束縛、張揚個性、追求解放的強烈願望,集中體現出五四時期提倡科學、民主和自由的時代精神。
藝術特色 :本詩在藝術上,充分體現出郭沫若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特色。?比喻新穎生動。天狗本來只存在於民俗傳說中,而詩人卻將其拿來作為崇尚歌頌的偶像。詩中的天狗形象,成為舊的時代、舊的傳統、舊的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成為吐故納新、具有無限能量的個性解放與新的世界、新的社會、新的未來創造者的象征。
這壹比喻手法的運用,既生動地表現出詩人張揚個性、追求解放的強烈願望,又在詩歌意象上給人以耳目壹新的感覺。此外,詩人將“我”比作是“X光線的光”、“如電氣壹樣地飛跑”等,也都體現著當時崇尚科學的時代特點。
想象大膽奇特。天狗的形象在傳說中帶有很大模糊性,而在詩中則具化成為有著無限能量、充分得以解放了的個性“我”的形象。他壹會兒把月來吞了、把日來吞了、把壹切的星球來吞了,壹會兒成為月底光、日底光、壹切星球底光,壹會兒又飛奔、狂叫、燃燒,而且在神經上飛跑、在脊髓上飛跑、在腦筋上飛跑,這都表現了詩人想象的大膽奇特。
感情奔放激越。詩中全篇都以“我”的口吻來寫,詩人以天狗自喻,通過天狗氣吞宇宙的非凡之勢來抒發內心豪情。詩歌自始至終貫穿著強烈的感情,具有濃厚的主觀色彩。
講究韻律和節奏感。這首詩在語言形式上也極有特點,詩人多采用簡短的句式,並將其與疊句、排比等手法結合起來,造成壹種強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節奏和摧枯拉朽般逼人的氣勢。此外,詩的語言自由而又大致押韻,可以看出詩人對韻律感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