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候,中國大地上到處洪水為患。帝堯任命禹負責治水。禹非常認真負責,帶領著治水的人馬走遍中國大地,曾三過家門而不入。壹次,他治水到了安徽濠州的塗山(今屬蚌埠市懷遠縣),同塗山氏女認識相愛。這時,禹已經三十歲,本該盡快成親。但禹以人民利益為重,尚未成禮就與塗山氏女告別,匆匆趕往南方治水。
禹走後,塗山氏女在家天天盼望禹回來。在家盼望不到,又跑到塗山山南的山坡上去等候。壹天天過去了,塗山氏女望穿了秋水,還是未見禹回來。她不禁長嘆壹聲,吟詠出這樣的壹句:候人兮,猗!
這就是壹首詩。“候人兮”等候我所盼望的人,“猗”是古漢語的嘆詞,相當於現代語的“啊!”。壹個“猗”字,包含著豐富復雜的感情:見到心愛人兒的渴望,望而不見的焦慮、仿徨及無可奈何的心情;還塑造了壹個鮮明的形象:壹個佇立山頭,翹首遠盼,長籲短嘆,淚流滿面的多情女子的形象。“詩貴含蓄”,是中國詩歌的寶貴傳統。這首詩,可說是呈國最古的這方面的壹個典範。 相傳大禹在治水之際,認識了壹位塗山氏族的女子,這位女子深深地愛上了禹,禹忙於治水,在巡視南方時,塗山女就令她的侍女到塗山之南守候禹,並唱了壹首自已所做的歌,全歌僅壹句歌詞:“候人兮猗”(兮音為a,猗同兮),據說這就是中國的第壹首女聲獨唱,也是第壹首南方民歌。
大禹後來同塗山女結婚,生下的兒子就是啟,傳說啟曾上天偷《九天》、《九辨》之樂,並親自指揮演出,可見啟不僅喜歡音樂,並有著較高的音樂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