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三月九日思長安故鄉》作者名字的讀音是什麽?

《三月九日思長安故鄉》作者名字的讀音是什麽?

作者名字岑參的發音是:cén shēn

岑參(約715-770),荊州江陵人,字南洋,後遷居江陵,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

岑參自幼孤苦伶仃,向哥哥求學,瀏覽史書;天寶三年(744),進士。先是率領府兵曹參軍,後又兩次參軍。先是擔任高仙芝幕府秘書,我們的安西公使,然後馮長青在天寶末年擔任馮長青幕府判官。他在唐代宗時,任尚書(今四川樂山)刺史,故有“岑家洲”之稱。大歷五年(770)卒於成都,享年56歲。

原詩:

行軍九天,思長安家園。

唐朝:岑參

在九月初九的第九個節日,我極不情願地登上高處眺望,但在行軍的戰爭中,沒有人能送酒。

我懷著沈重的心情看著我的家鄉長安,這戰場周圍的菊花零星開放。

解釋:

勉強想按習俗爬山喝酒,但洪沒人帶酒。

我懷念遠方長安故鄉的菊花,此刻我應該在戰場旁孤獨地綻放。

出自:唐·《三月九長安故裏思》。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叛亂,次年長安失陷。唐肅宗得德第二年(757年),蘇宗在岑參陪同下,於二月從彭原進軍鳳翔。這首詩原註腳說:“長安尚未收”。九月,唐軍收復長安。這首詩大概是重陽節在鳳翔寫的。

這首名為《重陽節登高》的詩,表達的不是普通節日的思鄉之情,而是對國家大事的焦慮,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深切關註。

人物成就:

岑參的詩歌想象力豐富,意境新穎,氣勢磅礴,風格奇幻,文字華麗,性格浪漫。特別是,岑參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邊塞詩上。自《邊塞》以來,岑參的詩境得到了空前的拓展,他對新奇的熱愛在創作中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瑰麗浪漫成為其邊塞詩的主要風格。

岑參不僅熱情贊揚了唐軍的勇敢和功績,而且委婉地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悲慘。火山雲、天山雪、蒸騰的熱海、茫茫大海中的奇寒、狂風滾石、黃沙入天等異域風光也融入了他的詩中。代表作有《白雪送別吳田書記回家》、《四川行》、《輪臺之歌》等。

此外,他還寫邊塞風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處,以及士兵的思鄉和不平的苦樂,大大拓展了邊塞詩的創作題材和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