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及意境美,體驗萬物生長的春意。
2、欣賞理解詩歌《春雨》,嘗試創編動作分角色進行詩歌表演。
3、幫助幼兒理解詩歌《春雨》的內容,欣賞優美的語言,體驗散文中所洋溢的樂觀精神。
4、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活動準備:
1、錄音機壹臺、磁鐵若幹、磁性黑板壹個;雨聲、詩歌《春雨》及輕音樂磁帶。
2、與詩歌對應的4個場景,春雨姐姐頭飾壹個,種子、桃樹、麥苗、小朋友的圖片和掛飾若幹,春雨背景圖壹幅。
活動過程:
壹、播放雨聲錄音導入活動。
提問1:小朋友,現在是什麽季節?
提問2:花開了,樹葉也綠了,春天真美啊!妳們聽聽,這是什麽聲音?(播放雨聲錄音)
二、欣賞詩歌《春雨》。
1、欣賞詩歌錄音——教師:春天來了,春雨姐姐給我們帶來了壹首好聽的詩歌,我們壹起來欣賞吧!
2、教師有感情地配樂朗誦詩歌。
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麽?
引導語:詩歌裏有誰?它們是怎麽說的,我們壹起再來聽壹聽。
三、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1:詩歌裏有誰?它們是怎麽說的?(教師按照幼兒回答的順序逐壹出示教具)
提問2:圖片按照詩歌的順序排對了嗎?應該怎樣調整?
四、學習朗誦詩歌。
教師:春天裏種子發芽了、桃樹開花了,麥苗也漸漸地長大,真是太美了。帶著這種美好的心情,我們壹起用好聽的聲音來朗誦這首詩歌。
五、嘗試創編詩歌動作
——鼓勵幼兒創編動作表現種子發芽、桃樹開花、麥苗長大、孩子種瓜的情景。
六、嘗試分角色表演詩歌
——教師講解表演要求,請幼兒自主選擇掛飾到相應的場景中,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詩歌表演。
七、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的意識,鼓勵幼兒關愛受旱災區的小朋友。
延伸活動:
1、在活動區投放種子、桃樹、麥苗、小朋友的'圖片和掛飾,繼續引導幼兒進行排圖講述及詩歌表演活動。
2、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的變化,鼓勵幼兒學習仿編詩歌《春雨》。
活動評析:
這個活動設計總的來看很好,但是我覺得有些環節還是要親自試驗過才能知道行不行。比如:開始時問到幼兒現在是什麽季節?這個問題有時連中班或是大班部分幼兒都壹時說不上,當然也要考慮孩子的個別差異。還有我覺得小班的孩子可能更易理解圖畫內容,為何不事先制作關於春天信息的壹個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欣賞呢,他們會更感興趣。而且後面的表演,幼兒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要他們表演出來,就對他們詩歌的掌握要求很高了。最後我認為或許帶領幼兒去外面參觀春天會讓幼兒感受更深。對目標的實現會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