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纘宗祖、父兩代曾任縣官。胡纘宗於孝宗十四年(1501年)中舉人,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進士,為三甲第壹名,授翰林院檢討。
正德八年(1513年)升任潼川州(四川三臺)知州。
正德十年(1515年)授南京戶部湖廣清吏員外郎。
正德十四年(1519年)調任南京吏部驗封吏司郎中,又遷任安慶府(安徽安慶)知府。在安慶三年多,他大力恢復因寧王朱宸濠叛亂雨遭受破壞的社會秩序和經濟生產,成績顯著。從安慶離任時,安慶百姓"拉轅垂涕而遏之者以萬記,眾民乘船數百艘送他到京口(江蘇鎮冮)。
他調任蘇州知府四年,"廉潔辨治,名與況鐘頡頏"。(況鐘是他的前任,因治豪強而聲播全國)。朝廷敕封他為"中憲大夫"。
嘉靖六年(1527年)升山東布政使司左參政,又先後調任浙冮、山西、河南布政使司左參政。嘉靖十五年(1536年)升山東巡撫、右都副禦史。
嘉靖十八年(1539年)調任河南巡撫,因官署失火事件免職,從而結束仕途。
歸故裏後,他"開閣著書"。十年後,被誣告他在河南的迎駕詩"穆王八駿空飛電,湘竹英皇淚不磨"是對皇上的詛咒而被捕入獄。
昭雪出獄後,繼續致力寫作,著書甚豐。著有《鳥鼠山人集》等十四部著作。其中《鳥鼠山人集》18卷,《樂府》4卷,《近取錄》4卷,被編入《明史?藝術誌》,有部分作品還收錄於清代《四庫全書》。
胡纘宗文學、詩歌造詣深,其書法聲名更揚。剛健遒勁,酣暢淋漓,國內名山名寺多見墨跡。天水伏羲廟正門上有"與天地準",江蘇鎮江摩崖有"海不揚波",曲阜孔廟正面第壹坊有"金聲玉振"。他的書法代表作《早朝詩》至今在世流傳。
他是明代很有影響的人物,長安何棟在其墓誌銘中雲:“經濟宏偉,功垂於當年,學海涢。”
20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