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漢代樂府民歌對後世文學有什麽巨大影響

漢代樂府民歌對後世文學有什麽巨大影響

漢代文學的主流是文人創作,文人創作的主流是辭賦.樂府民歌作為民間的創作,是非主流的存在.它與文人文學雖有壹致的地方,但更多不壹致之處.這種非主流的民間創作,以其強大的生命力逐漸影響了文人的創作,最終促使詩歌蓬勃興起,取代了辭賦對文壇的統治.所以,它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第壹,漢樂府民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尤其是第壹次具體而深入地反映了社會下

層民眾日常生活的艱難與痛苦.在漢代文人文學中,政論散文、辭賦,都不涉及社會下

層的生活,漢樂府民歌中的許多詩篇,讀來就有耳目壹新之感,顯示了中國文學壹個極大的進步,同時,也為後代詩歌提供了壹種重要的、內容極其廣泛的題材.由於很多詩人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傳統,反映民生疾苦漸漸成為中國詩歌的壹種顯著特色.

第二,漢樂府民歌奠定了中國古代敘事詩的基礎.中國詩歌壹開始,抒情詩就占有壓倒的優勢.《詩經》中僅有少數幾篇不成熟的敘事作品,楚辭也以抒情為主.到了漢樂府民歌出現,雖不足以改變抒情詩占主流的局面,但卻能夠宣告敘事詩的正式成立.現存的漢樂府民歌,約有三分之壹為敘事性的作品,這個比例不算低.中國古代的敘事詩,可以說完全是在漢樂府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後代的敘事詩,在分類上壹般都歸屬於樂府體.許多名篇,直接以“歌”、“行”為名,如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這是表示對樂府民歌傳統的繼承,因為“歌”、“行”原來是樂府詩專用的名稱.在寫作手法上,無論短篇和長篇,也都受到漢樂府民歌的影響.

漢樂府民歌表現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在先秦文學部分我們分析了《詩經》的情感表達,指出它的總體的特征,是有所抑制而趨於平和含蘊.漢樂府民歌可以說既接受了楚文化傳統的熏陶,同時又在更廣泛的生活方面和更強烈的程度上表現這壹特點,無論表現戰爭、表現愛情,乃至表現鄉愁,都盡量地釋放情感.敘事詩是如此,抒情詩更是如此. 生命的短促,是人類永遠無法克服的事實.出於對美好人生的珍愛,因此而感到悲傷,也是自然的感情.而同樣從這種傷感出發,人們又表現出不同的人生態度漢樂府民歌中還有壹些遊仙詩,也是以壹種幻想的方式,來反抗生命短促的事實.

漢樂府民歌表現了生動活潑的想象力這也是整個漢樂府民歌的普遍特色.這壹特色也給後人以壹定的啟發.

漢樂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詩型:雜言體和五言體.其整個趨勢,則是整齊的五言體越來越占優勢.在漢代樂府民歌中和文人創作中孕育成熟的五言詩體,此後成為魏晉南北朝詩歌最主要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