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詩句“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忙”出自那首詩,麻煩把全詩及註解寫下。

詩句“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忙”出自那首詩,麻煩把全詩及註解寫下。

《蜂》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833--909),字昭諫,自號江東生。原名橫,後因屢試不第,改名為隱。唐末新城欽賢羅家(今城陽鄉)人。?

蜂與蝶在詩人詞客筆下,成為風韻的象征。然而小蜜蜂畢竟與花蝴蝶不同,它是為釀蜜而勞苦壹生,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詩人羅隱著眼於這壹點,寫出這樣壹則寄慨遙深的詩的“動物故事”。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壹新。此詩藝術表現上值得註意的點:  

欲奪故予,反跌有力。此詩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壹生經營,除“辛苦”而外並無所有。然而前兩句卻用幾乎是矜誇的口吻,說無論是平原田野還是崇山峻嶺,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領地。這裏作者運用極度的副詞、形容詞──“不論”、“無限”、“盡”等等,和無條件句式,極稱蜜蜂“占盡風光”,似與題旨矛盾。其實這只是正言欲反、欲奪故予的手法,為末二句作勢。俗話說:擡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對前二句反跌壹筆,說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屬誰有,將“盡占”二字壹掃而空,表達效果就更強。如壹開始就正面落筆,必不如此有力。

羅隱(833年-909年),字昭諫,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人,唐末五代時期詩人、文學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壹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著有《讒書》及《太平兩同書》等,思想屬於道家,其書乃在力圖提煉出壹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是亂世中黃老思想復興發展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