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諸水,面積達三百畝,為莆田南、北二洋最大的壹個水塘.宋代
叫“註月池”,今叫“白水塘”、“白塘溝”,俗叫“白塘”.
白塘白水茫茫,風光秀麗,自古以來是人們遊覽賞月的勝地,有“
白塘秋月”之稱,為莆田二十四景之壹.每逢中秋,沿塘各村點燈結彩
,車鼓、演戲,還有十音八樂,充滿祥和歡樂的氣氛.夜幕降臨,華燈
初上,遊白塘者從四面八方摩肩而至,接踵而來.岸上人山人海,塘中
千舟百船.是岸上,還是塘中,無處不鼓樂喧天,笙歌動地呢!妳看,
碧空萬裏,圓月流輝,燈火相映,水天壹色,宛若是天上的白塘,人間
的鬧市.尤其引人入勝的,則在子夜之後,更深人靜,風輕波平,天高
氣爽,月明星稀,莆地四周的大小山峰倒映水中,塘中有山,山中有月
,水清月沈,分外奇特,為蓬萊仙境,如廣寒清宮,遊人如夢如癡,仿
佛飄飄欲仙.這便是“白塘秋月”的勝景.
塘中有壹“母鴨穴”之稱的浮嶼,其上有壹浮嶼宮,亦名“娘媽宮
”,供奉媽祖,為洋尾村李富所建.據說,李富在家事母務農,眼見金
兵南下,大舉進攻北宋,山河破碎,徽、欽二帝被擄,毅然傾盡家資,
在莆招募義旅三千,旋即取道水路,北上抗金.船至興化灣外,突然烏
雲滾滾,風浪滔天,船只無法控制,隨時都有沈沒的危險,義旅也個個
暈船嘔吐.情況萬分危急.李富沒法,跪在船上供奉的媽祖神像前禱告
.頓時,雲開日出,風平浪靜,他們又繼續向北進發.途中,李富聞得
宋將韓世忠被粘罕的金兵圍困城中,正臨斷糧,立即率義旅從水路突入
.韓世忠得了糧草,堅持到援軍到來,裏外夾攻,打得金兵狼狽逃竄.
班師回朝,韓世忠奏報此事,高宗封李富為殿前統制司幹辦.李富特奏
返鄉,在嶼上建媽祖宮,並把船上的媽祖神像供在宮中.
塘中有建於宋景定四年(1263年)的宮後條石橋,還有塔橋,以及
新建的配有詩情畫意的聯句“平分秋色,天無私意;良宵圓滿,月見多
情”的“秋月亭”、“幾度飛觴,人生百歲;壹塘映月,景勝三潭”的
“映月亭”和“太白西江,登舟吟詠;東坡赤壁,攬月遨遊”的“攬月
亭”.這三座古色古香的亭子為“白塘秋月”各樹奇勛了.
白塘的人文景觀與大自然景觀相映媲美.臨塘的洋尾、鎮前、上梧
等村歷代舉進士和為朝廷命官者多,單洋尾的李角自然村,宋時有進士
35名,釋褐進士1名,諸進士2名,特奏進士13名;明時有進士12名,歲
進士13名,例進士1名,附進士3名,優進士2名,其中仁傑為成化壬辰
探花,廷梧為湖廣監察禦史,升大理寺左寺承;清有文舉1名,武舉8名
,其中殿臣為海壇總兵.
在白塘的周圍還有許多名勝古跡,為“白塘秋月”錦上添花呢!這
裏有明代為李元稹、李廷梧等進士而建的“白塘科第”、李僉事的“柏
府歸榮”的木坊、李制幹祠和將軍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