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詩中說:“長帥必有恬靜有趣的天地觀,對古今有自己的感悟。”
常江:經常。
靜趣:幹凈樂觀的心情。
看天地:王安石:“古人的天地觀,山川觀,草木觀,蟲魚鳥獸觀,都在。”意思是“只有在對世間萬物的觀察和體檢中,才會有更深刻的探索和思考,才會有“收獲”,也就是會有壹些想法。這是古人的做法。
自己:自然會有。
尤懷:豁達悠遠的胸懷。
聯系過去和現在:符合古代和現在的人道主義變化。唐·杜甫《登樓》詩:“春光明媚的絲水,浮於天地之間,似玉峰邊的壹行雲,古今之間。”宋·曾鞏《請嫦娥自救官雜子》:“古之質,宜王法為先;實行來世以後,就可以實行了:誠懇的討論過去和現在。”
第壹部分:只要妳始終保持壹種寧靜樂觀的心情去觀察和體驗世間萬物,有更深層次的探索和思考,那麽妳就會有所收獲。(包括想法的產生)
下行:這樣自然會產生壹種遙遠而豁達的心態去順應古代或現在的人事變動。(壹個聖人濃縮了他壹生的經歷,堪稱經典。)
人生之本在心中,書法之本也是如此。朱有詩曰:“此體有物,而其空而和諧。收斂從微充到大,沈默不為所動。”書法的背後,是壹種遙遠而無形的人格、品格和境界。人格修養的歸宿是境界,“境界自成”(王國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