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黃陂歷史上兩為國都,六為州府,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名勝古跡眾多

黃陂歷史上兩為國都,六為州府,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名勝古跡眾多

1、木蘭拱秀,指木蘭山。木蘭山佛、道教的興起是在隋朝大業初年後。隋大業初年前後,有名僧張良真來木蘭山東泉庵修建廟宇,設壇傳戒。明永樂年後,成祖朱棣陸續興建和修葺了三清殿、迎恩宮、帝主宮、鬥姥宮等多座宮觀,並擴建了三元宮、朝天宮等元代建築。清代朝廷於武漢市黃陂區的木蘭山立專祠,進行祭祀。 按定制,每年春秋二季致祭,由守土官主祭,祭品用少牢。屆時,上香、讀祝、三獻。迎神、送神, 承祭官與陪祭官俱行三跪九叩禮。山上有木蘭山古建築群,建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形成規模宏大的宗教建築群,占地3萬余平方米。 2、灄水經帶:指灄水河。《明壹統誌》:在府城北四十壹裏自黃陂入漢陽縣界與淪索二水合流南入大江。《大清壹統誌》:灄口城在黃陂縣西南古灄水入江處陳大建五年伐齊郢州刺史李綜克灄口城即此 3、望魯之臺:指望魯臺。王肅敏公集:望魯臺二程子所築? 4、神龍甘露:指甘露山。在南朝陳武帝時,有壹年幹旱,小龍現世甘露出現,頓時大雨傾盆,禾苗復蘇。於是翠嶺被人命名為「 ”甘露山”,又稱「 ”甘露呈祥”。山下有甘露寺,1567(明隆慶元年)重建,內祀二程及諸學者。 清康熙《黃陂縣誌》序(作者巡按江南蘇松監察禦史李成紀) 每見突兀於邑之東偏濯濯孤峙者,知為魯臺山也;其斷碣殘碑偃仆河幹者,知為二程祠、雙鳳亭之故墟也;其榱題零落,墻垣傾(圯)〔圮〕,知為邑之學宮也。聖殿雖仍舊制,而缺者補之,頹者葺之,廟貌為之壹新。於魯臺則重建雙鳳亭、二程祠。亭祠前後植松竹桃柳二千,余株,以復花柳前川之舊。 5、二程祠。《湖廣通誌》:謹按朱子黃陂二程祠記,雲天聖中洛人大中大夫程珦初仕為黃陂尉,秩滿不能去遂家,焉實以明道元年壬申生子顥字伯淳,又明年癸酉生子頤字正叔。 6、雙鳳亭。《大清壹統誌》:雙鳯亭在黃陂縣東魯臺山上輿地紀勝黃陂縣舊有清逺亭是二程先生雙鳯亭故基 7、花柳前川。花柳前川:程顥曾作有「 ”傍花隨柳過前川”之詩句。 清同治《黃陂縣誌》序(漢陽府知府嚴昉) 夫黃陂之在春秋也為黃國,在魏晉為石陽。邑之以黃陂名也,自北齊始;邑之由黃郡改隸漢郡也,自雍正七年始。北連豫嶺,南帶荊江。溯賢哲所誕生,在童蒙鹹誦花柳前川之句;緬巾幗有奇節,即婦女亦吟將軍出塞之詩。至若武湖為黃祖肄武之區,冶城為孔(瑾)〔僅〕大冶之地。 賢哲:指程顥、程頤兄弟。 將軍出塞之詩:指《木蘭辭》。 黃祖:東漢末年時,荊州牧劉表屬下大將,曾任江夏太守。肄武:練習武事。 冶城:黃陂縣東南十余裏有冶城。孔(瑾)〔僅〕:東漢時為大農丞,主管鹽鐵事。 8、石陽,今盤龍城黃花澇。《大清壹統誌》:石陽城在黃陂縣西孫權黃武五年征江夏以五萬眾圍文聘於石陽不克而還即此元和誌西陽故城在黃陂縣西二十三裏縣誌在縣北十五裏今名西城子 9、武湖。武城《大清壹統誌》:在黃陂縣東南亦曰武口城水經註武口水南至武城 按梁太清二年湘東王譯發兵聲言援臺城軍於郢州之武城即此 10、冶城。冶城《大清壹統誌》:在黃陂縣東南二十五裏輿地紀勝相傳梁武冶兵噐於此舊跡尚存府誌今名東城子 來源:快資訊如果您喜歡此類文章,請關註或使用評論功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