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朗誦在寫作上有自己的特點,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文章根據唐太宗立下豐功偉績後逐漸自滿,生活日益奢靡的情況,指出他“不思居安思危,戒奢儉用”,“功成名就,驕奢淫逸”,不能“壹心壹意待他”,必然導致至親的疏遠,君臣的分崩離析,難以保天下。奏疏不僅明確闡述了“居安思危,避免鋪張浪費,厲行節約”的危害,而且提出了“十思”的措施,明確具體,切實可行,不含糊,針對性很強。
從頭到尾都要用駢文,或相對而寫,或平行而論,辭工流利,旋律和諧,讀來如蓮珠。文章寫得壹氣呵成,氣勢渾厚有力,警示震撼。
《諫唐太宗十思》是唐代名醫魏徵寫給唐太宗的壹篇散文。唐太宗即位初期,因為隋簡離得不遠,所以能夠下大力氣治理。隨著成就越來越大,生活也越來越奢侈,“想說的我就愛聽”,“討厭的我就不喜歡”。這篇文章是魏徵關於這個問題的許多論述之壹。文章以壹個比喻開頭,通過成功與失敗的對比推斷,歸結為“牛人”,指出了贏得人心的重要性。在這篇文章中,魏徵緊扣“思國家之安者,必積其道義之義”,規勸唐太宗慎政,虛心納諫,賞罰正義;用人之時,要知人善任,簡可擇善;在生活中,要提倡節儉,不能輕取人的力量。安邦治國的這壹重要思想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非常精辟的。其主題是提醒唐太宗,為使國家長治久安,君王必須努力積德仁義,並詳細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節用等十條建議。文筆認真深刻。
魏徵敢於直接抗議。在貞觀時期,他先後宣講了200多條教義,強調“聽人是明的,徇私是暗的”,在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文主要闡述了壹個君主必須“居安思危,戒奢節用”的主題。“諫太宗十思”的精神,主要是勸太宗在“貞觀之治”成功後,牢記隋亡的教訓,“居安思危,戒奢儉用”,“善始善終”,以“積德仁義”,使國家實現長治久安。
《中國古代文學觀》評價:整篇文章只強調“思”字,但要從道德的角度看,天下之主不屑於苦思,但他所思之事不道德,與其不思,不如道德。龔偉的十思學說博大精深,可與莫、顧三代人壹脈相承。
魏徵的勸諫是勸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儉用”。文章第壹段,意思很明確,樹木河流相比較,說明“居安思危,戒奢節用”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在第二段中,作者分析了“取易留難”的原則,並以“煩惱時要全心全意對待,成功時要沈湎於驕傲”為開篇,得出成功的王者要謹慎的結論,非常符合邏輯,也很有說服力。第三段提出了“十條思路”的具體內容。所謂“十念”,可以概括為:禁奢安民,思危反滿,寬容善良,自始至終謹小慎微,虛心接受言語,拒絕邪惡奸詐,以法賞刑。
以“固本思源”為比喻,說明“居安思危,戒奢節用”的重要性。
開篇並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用生動的比喻打開了話題。“我聞到了”的語氣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從正面說,用隱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固;欲流遠者,必掘其泉”)引出題目:“思國家之安者,必積其德。”三個並列的句子,兩個比喻,壹個通情達理,通俗易懂,不容置疑。然後從反面說:“源不深而流遠,根不固而木之長,德不厚而治國。我雖然笨,也知道不可能,但這是什麽情況?”這增加了重點。反問近乎“挑釁”,正是“忠告最不好聽”的地方。然後,進壹步明確指出“人類君主”地位高,責任大。如果不思居安思危,戒奢儉用,就不可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就像“斬根興樹,堵源欲流長”壹樣荒謬。這壹段的結尾照顧到了前面,充分利用了“木”和“水”的比喻。
第二段
總結歷史經驗,從創業、居安思危到後面等方面探討“居安思危”的道理。“百位元首承天命,始善者復始,終者寡。”前面幾句話,幾句話,總結出了君主可以創業,但不能保持的普遍規律。雖然這是人之常情,但要“為國家的安全著想”,就必須用理性去克服。接下來,作者提出“取之易,守之難”,引出更具體的分析論證,指出“憂陰”與“成功學”的不同心態:憂陰就是壹心壹意待人;如果妳成功了,妳會沈浸在驕傲中。但是,“全心全意五嶽為壹體,傲物為道”。不同的待人接物態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說明妳能否做到謙恭節儉是妳事業成功的關鍵。如果失去了人心,即使使用酷刑也無濟於事。“仇恨不大,但人可畏;運舟傾覆,宜慎之。”這裏參照古人的論述,把君民關系比喻成水與舟的關系,發人深省。
第三段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方法,即“十念”,“十念”的核心內容是正心、安,但又是具體的、有重點的。“如果妳會做壹些事情,妳會想到知止來保護人民。”這兩條就是戒奢,比如喜歡器物之美,大興土木,浪費人錢財等。“高危則謙,自牧;如果妳充滿恐懼,妳就會想到河下所有的河流。”這兩條是戒驕戒躁,奉勸皇帝恪守本分,不可狂妄浮躁,虛懷若谷,出謀劃策。“若行於樂碟,必思三番”,這是勸皇帝不要放縱自己的欲望,而要適度;“憂而懈怠,始而思之,敬而終之”,就是勸皇帝勤於政事,慎於處事,不可偷懶;“擔心被庇護,就豁達通融”,意思是“聽無不言,言無不盡”,放低姿態,多聽聽副手們的意見;“怕惡則直,惡則惡”,意思是“聽之則暗”,傾向於直截了當,把小人趕下臺;“妳若加恩,必無故得賞;就懲罰而言,就是獎懲要按國家標準執行,不能因怒而偏。”十念”是十條勸誡,語言坦率,言辭震撼。文章最後從正面論述了“十思”的好處,從用人、納諫、賞罰等方面描繪了“懸拱而治”的政治理想,“簡而能之,擇善而從之”的策略,即“用人”與“納諫”,實際上成為唐初的治國方略,創造了歷史上著名的“貞節之治”。
魏徵的“十思”能給我們的寫作帶來什麽啟示?
首先是陳述的針對性。這種朗誦是給皇帝聽的,是用來勸誡他的。所以《十疏》所述內容,都是針對皇帝易患病,都是為了“從拱執政”的封建統治著想,唐太宗欣然接受。
二是思考問題的全面性。這“十思”的內容,涉及到與皇帝治國、興國相關的十個問題。從生活到政治,從個人欲望到道德修養,作者考慮的都是主要問題。不僅指出了問題,還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真的是窮盡無遺,煞費苦心。
第三是安排條款的順序。看妳能渴望什麽,做妳想做的,想高風險,怕泛濫,玩音樂,擔心懈怠,擔心忍讓,怕惡,怕恩,這些都是有條不紊,但又不混亂的。第四是語言表達的統壹性。《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形成排比,壹氣呵成,形成工整雄壯。顯然,這部古代名著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有益的寫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