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西安城墻的簡介和有關的古詩詞

西安城墻的簡介和有關的古詩詞

1.描寫西安古城墻的詩詞

1,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

題北榭碑

唐代:李白

壹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譯文:

壹旦成為貶謫之人,就像賈誼到了長沙,日日西望,望不見長安,也望不見家。

黃鶴樓上傳來了壹聲聲《梅花落》的笛聲,使這五月的江城又見到紛落的梅花。

2,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唐代: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壹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譯文:

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壹堆堆錦繡,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

壹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壹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綠樹環繞的新豐壹帶不時可見黃塵四起,那是前往漁陽的探使返回。

他們謊報軍情,唐玄宗和楊貴妃仍舊沈溺於歌舞,直至安祿山起兵,中原殘破。

全國上下沈浸在壹片歌舞升平之中,驪山上宮殿樓閣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分明。

安祿山拖著肥胖的身體翩翩作胡旋舞,引發了楊貴妃的笑聲隨風飄揚越過層層山峰。

3,沙堤行·呈裴相公

唐代:張籍

長安大道沙為堤,早風無塵雨無泥。

宮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導騎丞相來。

路傍高樓息歌吹,千車不行行者避。

街官閭吏相傳呼,當前十裏惟空衢。

白麻詔下移相印,新堤未成舊堤盡。

譯文:

長安城中專為丞相和樞密重臣從私邸前往宮中通行車馬所鋪築的沙面大路,早上即使刮風也不會塵土飛揚,即使下雨也不會有汙泥。

宮中用於記時的玉制漏壺顯示過了三刻(推測為五更三刻,壹般官員五更二刻上朝列隊),丞相才在身著紅色服飾為前導的騎士引導下來到宮門前。

在前來的路上,兩旁高樓上的歌姬和樂師都停息了歌聲和演奏,路上車馬和行人都不得不停下回避。

掌管巡察街道和裏巷的官吏前後大聲呼喊著為丞相車馬隊喝道,車馬隊前十裏以外都成了無人阻擋的空路。

然而,這表面的威儀和煊赫都是暫時的,白麻制成的皇帝詔書壹下發,丞相的官印就要移交,朝中權位就要更替,為新任丞相和樞密重臣新鋪築的沙面大路還沒建好,為前任舊臣所鋪築的沙面大路就因無人看管維護而湮滅了。

4,憶江上吳處士

唐代:賈島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橈殊未返,消息海雲端。

譯文:

自從妳揚帆遠航到福建,已經是幾度月缺又月圓。

分別時秋風吹拂著渭水,落葉飄飛灑滿都城長安。

記得在送別宴會的夜晚,雷雨交加天氣讓人生寒。

妳乘坐的船還沒有返回,妳的消息還遠在海雲邊。

5,陽春歌

唐代:李白

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垂裊風。

披香殿前花始紅,流芳發色繡戶中。

繡戶中,相經過。

飛燕皇後輕身舞,紫宮夫人絕世歌。

聖君三萬六千日,歲歲年年奈樂何。

譯文:

陽春三月,暖暖的太陽照耀著長安城,碧空下,楊樹的枝條已經抽出嫩芽,在和煦的春風吹拂下,遠看輕煙曼舞。

披香殿前的花兒正含苞待放,已經顯露出紅色,在繡房間散發著芬芳。

詩人從繡房間經過。

不禁聯想到皇後趙飛燕妙曼的身段舞姿,還有紫宮夫人的絕世嗓音。

但春日裏皇宮內園中這些美好的景色,都在歷代帝王之家被消磨了,世人無法欣賞,實在可惜。

2.與城墻有關的詩句

1. 時間摧殘出它的滄桑:但他仍雄立壹方,如同壹位怒目金剛。他經歷過多少淒涼有風花雪月的繁華也有人走茶涼的悲傷。青苔是時間逝去的痕跡,古墻阻攔著敵人讓城市固若金湯。

2. 四時的古城墻景色常新,極能勾引人們的想往和掛念,對西安人,對異鄉人,對中國人,對外國人,沒有差別心,同樣給予微笑。

3. 壽縣古城墻,是全國屈指可數的保存完好的城墻之壹。由於壽縣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壹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

4. 城墻原為平磚砌築,解放後為了防洪,曾將局部墻垣改用石塊壘築,近年,又陸續用石條進行了加固。

5.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墻。城墻為宋代重築,爾後叠有修葺。城墻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

6. 在古城南門東墻上嵌著壹塊石刻,上刻壹個做行刺狀的武士,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壹的“門裏人”。

7. 佇立在寬闊的城垣上,極目遠望。在廣闊的天宇下,這古老的磚墻隨著群山萬壑綿延伸展,跌宕起伏。

8. 千百年屹立於此的長城呵,它是生命的記錄,歷史的見證。我猜想這地球上最長最堅固最渾厚的灰墻裏,壹定包蘊著什麽。它?莫不就是我們古老民族的偉大靈魂?

9. 這城墻修得這樣高。修建城墻的國主認為,高聳的城墻給人以堅不可摧的印象,高大即是力量。但如此具象的力量,敵不過壹句話,敵不過這壹代的衛國國主說:“我們投降罷。”

10. 壹面城墻,幾塊磚。要是沒有那些歷史、那些傳說,它的價值就是我們看到的那樣,無需深究。

11. 走過寂寞青春的城,輕撫斑駁的古城墻,試問流年裏多少鏡花水月,不覺間,悄然落傷心的雨。

12. 中國的禮法書籍規定城墻必須是方形的,坐落必須有致:城墻要開12座門以與12個月份相合,必須要有內城以供皇室居住。

13. 過去的時光,停留在某壹個角落,我壹路追尋,透過古老的城墻,我看見了黑白色的我們,於是,我又壹次微笑著感傷……

14. 在雨中,走過厚重的元城墻,登上亙古佇立的大雁塔,走在朦朧的曲江池邊、都尋不到、那夢中的長安、那夢中的妳。

15. 那古樸城墻,像是亙古就屹立在這裏壹樣,百米高的墻面上早已布滿了點點青苔,而這些青苔,正是時間逝去的痕跡,是歷經滄桑的最好佐證。

16. 看真壹點,起落有致的城墻,受不了歷史的重壓而微微佝僂著,無數的裂縫,叢生著雜草,雄偉只是軀殼,它荒蕪已久,壹身炮彈的殘跡。任何敵人都可壹攻而下。

17. 當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墻,當我撫摸著腐朽的柱梁,當我興奮的倚欄遠望,總會有壹絲酸澀沖上喉頭,總聽到有壹個聲音大聲的說:記得嗎?妳的祖先名叫炎黃。

18. 城墻四隅各築壹角臺,西南角臺為圓形,其余3個為方形。角臺突出墻外,建有比敵臺更為高大的角樓,表明其在戰爭防守中的重要地位。

19. 城墻每距120米設有凸出的敵臺,***有98座。現有93座。敵臺上建敵樓,是守城將士休息、瞭望和作戰的場所。

20. 西安城墻的成長和發展有其漫長的過程,後續的修建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西安城墻的歷史疊加,追溯源頭,完全可以延伸到1400多年前的隋唐時代,不應該因明時的修建包磚,便斷定僅有600余年的歷史。

3.與城墻有關的詩句

1. 時間摧殘出它的滄桑:但他仍雄立壹方,如同壹位怒目金剛。

他經歷過多少淒涼有風花雪月的繁華也有人走茶涼的悲傷。青苔是時間逝去的痕跡,古墻阻攔著敵人讓城市固若金湯。

2. 四時的古城墻景色常新,極能勾引人們的想往和掛念,對西安人,對異鄉人,對中國人,對外國人,沒有差別心,同樣給予微笑。3. 壽縣古城墻,是全國屈指可數的保存完好的城墻之壹。

由於壽縣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壹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4. 城墻原為平磚砌築,解放後為了防洪,曾將局部墻垣改用石塊壘築,近年,又陸續用石條進行了加固。

5.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墻。城墻為宋代重築,爾後叠有修葺。

城墻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6. 在古城南門東墻上嵌著壹塊石刻,上刻壹個做行刺狀的武士,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壹的“門裏人”。

7. 佇立在寬闊的城垣上,極目遠望。在廣闊的天宇下,這古老的磚墻隨著群山萬壑綿延伸展,跌宕起伏。

8. 千百年屹立於此的長城呵,它是生命的記錄,歷史的見證。我猜想這地球上最長最堅固最渾厚的灰墻裏,壹定包蘊著什麽。

它?莫不就是我們古老民族的偉大靈魂?9. 這城墻修得這樣高。修建城墻的國主認為,高聳的城墻給人以堅不可摧的印象,高大即是力量。

但如此具象的力量,敵不過壹句話,敵不過這壹代的衛國國主說:“我們投降罷。”10. 壹面城墻,幾塊磚。

要是沒有那些歷史、那些傳說,它的價值就是我們看到的那樣,無需深究。11. 走過寂寞青春的城,輕撫斑駁的古城墻,試問流年裏多少鏡花水月,不覺間,悄然落傷心的雨。

12. 中國的禮法書籍規定城墻必須是方形的,坐落必須有致:城墻要開12座門以與12個月份相合,必須要有內城以供皇室居住。13. 過去的時光,停留在某壹個角落,我壹路追尋,透過古老的城墻,我看見了黑白色的我們,於是,我又壹次微笑著感傷……14. 在雨中,走過厚重的元城墻,登上亙古佇立的大雁塔,走在朦朧的曲江池邊、都尋不到、那夢中的長安、那夢中的妳。

15. 那古樸城墻,像是亙古就屹立在這裏壹樣,百米高的墻面上早已布滿了點點青苔,而這些青苔,正是時間逝去的痕跡,是歷經滄桑的最好佐證。16. 看真壹點,起落有致的城墻,受不了歷史的重壓而微微佝僂著,無數的裂縫,叢生著雜草,雄偉只是軀殼,它荒蕪已久,壹身炮彈的殘跡。

任何敵人都可壹攻而下。17. 當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墻,當我撫摸著腐朽的柱梁,當我興奮的倚欄遠望,總會有壹絲酸澀沖上喉頭,總聽到有壹個聲音大聲的說:記得嗎?妳的祖先名叫炎黃。

18. 城墻四隅各築壹角臺,西南角臺為圓形,其余3個為方形。角臺突出墻外,建有比敵臺更為高大的角樓,表明其在戰爭防守中的重要地位。

19. 城墻每距120米設有凸出的敵臺,***有98座。現有93座。

敵臺上建敵樓,是守城將士休息、瞭望和作戰的場所。20. 西安城墻的成長和發展有其漫長的過程,後續的修建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西安城墻的歷史疊加,追溯源頭,完全可以延伸到1400多年前的隋唐時代,不應該因明時的修建包磚,便斷定僅有600余年的歷史。

4.關於城墻的詩句

1、黃梢新柳出城墻

白居易

《春至》

2、漢屬斤城墻走

元稹

《雜曲歌辭·築城曲五解》

3、河水浸城墻

張謂

《登金陵臨江驛樓》

4、百裏臨城墻

岑參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因呈院中諸公》

5、河水浸城墻

岑參

《題金城臨河驛樓》

5.關於“城墻”的詩詞有哪些

1.《春草》唐代:曹松不獨滿池塘,夢中佳句香。

春風有餘力,引上古城墻。2.《春至》唐代:白居易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白片落梅浮澗水, 黃梢新柳出城墻。閑拈蕉葉題詩詠,悶取藤枝引酒嘗。

樂事漸無身漸老,從今始擬負風光。3.《題青龍寺》唐代:朱慶餘寺好因崗勢,登臨值夕陽。

青山當佛閣,紅葉滿僧廊。 竹色連平地,蟲聲在上方。

最憐東面靜,為近楚城墻。4.《古築城曲五解》唐代:元稹年年塞下丁,長作出塞兵。

自從冒頓強,官築遮虜城。 築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

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傳父言,莫問城堅不。

平城被虜圍,漢劚城墻走。 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

半疑兼半信,築城猶嵯峨。 築城安敢煩,願聽丁壹言。

請築鴻臚寺,兼愁虜出關。5.《宿李主簿》唐代:周賀獨樹倚亭新月入,城墻四面鎖山多。

去年今夜還來此,坐見西風裊鵲窠。6.《登金陵臨江驛樓》唐代:張謂古戍依重險,高樓見五梁。

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墻。 庭樹巢鸚鵡,園花隱麝香。

忽然江浦上,憶作捕魚郎。

6.描寫城墻的詩句

《春至》年代:唐作者:白居易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白片落梅浮澗水,黃梢新柳出城墻。閑拈蕉葉題詩詠,悶取藤枝引酒嘗。

樂事漸無身漸老,從今始擬負風光。《雜曲歌辭·築城曲五解》年代:唐作者:元稹年年塞下丁,長作出塞兵。

自從冒頓強,官築遮虜城。築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

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丁口傳父口,莫問城堅不。

平城被虜圍,漢屬斤城墻走。因茲虜請和,虜往騎來多。

半疑兼半信,築城猶嵯峨。築城安敢煩,願聽丁壹言。

請築鴻臚寺,兼愁虜出關。《登金陵臨江驛樓》年代:唐作者:張謂古戍依重險,高樓見五梁。

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墻。庭樹巢鸚鵡,園花隱麝香。

忽然江浦上,憶作捕魚郎。《宿李主簿》年代:唐作者:周賀獨樹倚亭新月入,城墻四面鎖山多。

去年今夜還來此,坐見西風裊鵲窠。《題青龍寺》年代:唐作者:朱慶餘寺好因崗勢,登臨值夕陽。

青山當佛閣,紅葉滿僧廊。竹色連平地,蟲聲在上方。

最憐東面靜,為近楚城墻。《官舍初成》年代:宋作者:趙師秀為宅傍城墻,先求夏日涼。

鑿池容眾水,栽竹斷斜陽。官是三年滿,身無壹事忙。

不知何補報,安坐恐難當。

7.西安城墻簡介

安城墻: 位於西安市中心區,是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建築起來的,呈長方形,墻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東墻長2590米,西墻長2631.2米,南墻長3441.6米,北墻長3241米,總周長11.9公裏。

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每個城門都由箭樓和城樓組成。現存城墻建於明洪武七年到十壹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中世紀後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壹,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壹座古代城垣建築。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當朱元璋攻克徽州後,壹個名叫朱升的隱士便告訴他應該“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采納了這些建議。

當全國統壹後,他便命令各府縣普遍築城。朱元璋以為“天下山川,唯秦中號為險固”。

西安古城垣就是在這個建城的熱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舊城基礎上擴建起來。 明代擴建後的西安城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約13.7公裏。

城墻每隔120米修敵臺壹座,突出在城墻之外,頂與城墻面平。這是專為射殺爬城的敵人設置的。

敵臺之間距離的壹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內,便於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城墻上***有敵臺98座,上面都建有駐兵的敵樓。

西安城墻古代武器落後,城門又是唯壹的出入通道,因而這裏是封建統治者苦心經營的防禦重點。西安城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城門。

閘樓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橋,箭樓在中,正面和兩側設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樓在最裏,是城的正門。

箭樓與正樓之間用圍墻連接,叫甕城,是屯兵的地方。甕城中還有通向城頭的馬道,緩上無臺階,便於戰馬上下。

全城還建有馬道11處。城墻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臺。

除西南角是圓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轉角原狀外,其它都是方形。角臺上修有較敵臺更為高大的角樓,表明了這裏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城墻上外側築有雉堞,又稱垛墻,***5984個,上有垛口,可射箭和了望。內側矮墻稱為女墻,無垛口,以防兵士往來行走時跌下。

最初的西安城墻完全用黃土分層夯打而成,最底層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異常堅硬。後來又將整個城墻內外壁及頂部砌上青磚。

城墻頂部每隔40-60米有壹道用青磚砌成的水槽,用於排水,對西安古城墻的長期保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四周環繞著又寬又深的城河,正對城門處設有可以隨時起落的吊橋。

吊橋壹升起,進出城的通路便被截斷。

8.西安城墻的介紹

西安城墻又稱西安明城墻,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廣義的西安城墻包括西安唐城墻和西安明城墻,但壹般特指狹義上的西安明城墻。1西安明城墻位於陜西省西安市中心區,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234。墻高18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公裏。城墻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公裏,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於古城區中心。5西安城墻主城門有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墻的原有城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後新辟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墻已有城門18座。6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墻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是國家AAAA級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