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句描寫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橫貫山水,山色蔥郁,壹望無際;邊上峰巒起伏,奇峰叠起,升騰入雲。從遠處和近處的不同方向看廬山,看到的山色和氣勢都不壹樣。
最後兩句寫的是作者的深思:我們之所以從不同的方向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是因為我們“在這座山上”。
擴展數據: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壹首小詩激起人們的無限回味和深思。所以,西林壁這個稱號,既是詩人對廬山奇景的吟唱,也是蘇軾以哲學家的眼光從中得到的真實而理性的認識。
因為這種認識是深刻的,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詩中除了谷峰這種荒誕的形象之外,還有壹種深刻的哲理啟迪著人們的心靈。所以這首小詩特別含蓄深刻,讓人百讀不厭。
這首詩的含義很深刻,但使用的語言卻極其樸實,這是蘇軾的壹個語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