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城的詩句 1.含有“金城”的詩句有哪些
1. 小遊仙(八首)
作者:楊維楨
若木西來赤岸東,白金城闕碧珠宮。
天家令急不敢住,折得五花歸飯龍。
2. 投贈周元帥十韻
作者:張憲
玉帳臨江近,金城鎮海遙。
鼓聲秋動地,劍氣夜沖霄。
露下星河白,風高草木雕。
山寒旗獵獵,沙凈馬蕭蕭。
左廣初傳駕,西船已畏燒。
五離才散鼠,六博又成梟。
豪傑乘時奮,賢材早見招。
紫樞虛上座,黃闥待清朝。
會見擒奸操,歸來醉小喬。
恩波門外柳,長拂富春潮。
3. 無題(五首)
作者:王逢
十戰群雄百戰疲,金城萬雉自湯池。
地分玉冊盟俱在,露仄銅盤影不支。
中夜馬群風北向,當年車轍日南馳。
獨憐石鼓眠秋草,猶是宣王頌美辭。
4. 和王內翰子充見懷韻
作者:宋濂
帝德如天覆萬邦,定期歸棹到龍江。
奇才不換金城百,寵命當簪白筆雙。
喜極欲持如意舞,醉來應使軟輿扛。
此情縱切何由遂,吟對西南月滿窗。
5. 秋柳詩八首
作者:米雲卿
不和悲歌也自傷,秋來天地慘茫茫。
愁生衰草斜陽外,怨結歌臺舞榭傍。
歲歲暖風吹到冷,枝枝綠葉變成黃。
而今始信桓司馬,當墮金城淚兩行。
6. 登吳山
作者:梁寅
城繞青峰錦繡圍,仙樓十二競崔嵬。
雲飛滄海山無盡,潮撼長江雨並來。
吳相忠魂祠宇在,宋皇行殿梵宮開。
東南都會金城廢,竟日湖船絲竹哀。
7. 臯蘭觀兵
作者:馮惟訥
金城關外雪嵯峨,龍尾山前湧白波。
春風壹夜流澌盡,漢使明朝欲渡河。
8. 食酥二首
作者:曾幾
貢包分自浙西東,函谷金城在眼中。
泛酒煎茶俱愜當,滿前臘雪化春風。
9. 賡宋雪巖韻
作者:俞桂
詩與梅花壹樣清,江湖久矣熟知名。
未容便理趨朝計,行見相留入幕深。
照座精神澄玉宇,當官才刃壓金城。
星郎況是曾知己,刮目英遊藻鑒明。
10. 安西聞捷
作者:楊時
鷹揚塞外得非熊,萬裏金城壹箭通。
玉帳投壺隨燕豆,坐看飛將縛驍戎。
11. 賀田都弦再帥夔
作者:陽枋
十乘由夔入釣魚,飲江無馬雁安居。
瞿唐催要金城壁,即墨爭迎鐵裏車。
八陳旌旗蛇勢整,九關風月虎符虛。
白監萬丈齊天石,揭日奇功大字書。
12. 柳枝詞十首
作者:徐鉉
醉折垂楊唱柳枝,金城三月走金羈。
年年為愛新條好,不覺蒼華也似絲。
13. 和元厚之平羌
作者:王珪
詔收新土鳳林東,四百年來壹戰功。
蔥嶺自橫秦塞上,金城還落漢圖中。
輕裘坐款無遺策,折箭來庭有舊風。
零雨未濛音已捷,不功歸旅詠周公。
14. 陳經略生朝四首
作者:汪應辰
喜詠高秋此日生,門閭佳氣想充盈。
堂堂體貌千鈞重,凜凜精神壹座傾。
暫使遠民瞻玉帳,要知聖主有金城。
兜牟卻作貂蟬去,五筦難淹宋廣平。
15. 金陵雜興二百首
作者:蘇泂
金城楊柳綠毿毿,搖落殊非昔漢南。
壹語莫因人遂廢,樹猶如此我何堪。
2.贊美蘭州的詩句有哪些
1. 明·王祎 《蘭州》
洮雲隴草都行盡,路到蘭州是極邊。
誰信西行從此始,壹重天外壹重天。
2. 明·湯顯祖 《送劉子極歸餉蘭州》
劉生西笑出蘭州,餉道封軺即晝遊。雁勢連雲侵嶽影,蟬聲隔樹見河流。
龍門泛雪誰邀賞,騎省吟秋我獨留。生長羌中慣橫笛,落梅疏柳詎關愁。
3. 唐·高適 《金城北樓》
北樓西望滿晴空,積水連山勝畫中。湍上急流聲若箭,城頭殘月勢如弓。
垂竿已羨潘溪老,休道猶思塞上翁。為向邊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無窮。
4. 唐·馬戴 《關山曲二首》
金甲耀兜鍪,黃雲拂紫騮。叛羌旗下戳,陷壁夜中收。
霜霰戎衣月,關河磧氣秋。箭瘡殊未合,更遣擊蘭州。
火發龍山北,中宵易左賢。勒兵臨漢水,驚雁散胡天。
木落防河急,軍孤受敵偏。猶聞漢皇怒,按劍待開邊。
5. 唐·盧照《紫騮馬》
騮馬照金鞍,轉戰入臯蘭。
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蘭州的別稱是什麽?
蘭州的別稱是"金城"及"花果之城" 古代曾稱“金城”。《漢書.地理誌》應勛註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還有壹種說法“金城池湯”的典故,喻其堅固得名。漢代設金城郡,隋朝時,因城南有臯蘭山而更名為蘭州。後,幾經變故,至清代又為蘭州府。辛亥革命後,蘭州市從此成為了甘肅省的省會。別名背後便可閱盡歷史的厚度:有壹傳說為漢武帝西征時曾途徑此地,拾得壹金,隧賜名“金城”;又有壹說蘭州蘊藏金礦,有史料記載曾長年進貢朝廷;而又有文獻解釋說,這座城邦位於京城長安西方,而“金”在五行中屬西方,故將此謂之金城;更有壹說是取自《墨子》中“金城湯池”之意,蘭州處於壹東西向延伸的峽谷,夾於南北兩山之間,北有白塔山,南有臯蘭山,而“天上來”的黃河則夾於中間。漢時北有匈奴,西有西羌,蘭州地處咽喉要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關隘,其挾地勢之固,取“金城”也是恰如其分。
3.描寫蘭州的詩詞有哪些
1.《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遊的萬仞高山之中,壹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裏,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壹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2. 《望海潮 上蘭州守 中州府》 鄧千江 元
雲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臯蘭。營屯繡錯,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關。鏖戰血猶殷。見
陣雲冷落,時有雕盤。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看看定遠西還。有元戎閫令,上將齋壇。
區脫晝空,兜零夕舉,甘泉又報平安。吹笛虎牙間。且宴陪珠履,歌按雲鬟。招取英靈毅魄,
長繞賀蘭山。
譯文:憑借水氣如雲,水勢如雷的黃河天塹,再加之金城湯池的古城,藩古城更顯穩固。營地如錦繡交錯,山形陡削,秦地關河險固,易守難攻。戰後沙場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可見到的是戰場煙雲慘滲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盤旋,貪饞地註視遍地屍骨。臯蘭城樓頭頂異常明亮,那彎彎的如玉弓般。 看那班超出使西域又歸來。大將軍已經下發通告,說皇上將要設壇拜將。西夏營壘晝夜空空蕩蕩,傍晚時用兜零舉起報平安的烽火。將士悠閑自得,調動軍隊打仗的虎符也閑置不用了。喝著美酒,看著歌兒舞女們的表演。祭奠烈士英靈,日夜守衛著賀蘭山。
3.《紫騮馬》盧照鄰
騮馬照金鞍,轉戰入臯蘭。
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譯文:紫騮馬矯捷驕嘶,它那碧玉般的蹄子上下翻騰。 來到河邊卻不肯渡河,仿佛也可惜弄濕錦繡的障泥圍裙。 與吐蕃接壤的白雪戍是那麽的遙遠,黃雲海戍迷離不見。 揮鞭馳騁萬裏去,怎麽能老是思念春閨的佳人
4.《和景秋坪侍郎甘肅總督署拂雲樓詩》譚嗣同 清
金城置郡幾星霜,漢代窮兵拓戰場。
豈料壹時雄武略,遂令千載重邊防。
譯文:蘭州最早於西漢始元六年(前81年)設金城郡以來,到如今已近兩千年之久。漢武帝時期窮兵黷武,開拓疆場。壹時的武力得逞,致使其後兩千年來耗用大量人力物力來駐守邊疆。如今西方列強也想借用武力來征服東方國家,其遙遠的後勤補給,勢將使之今後面臨長期疲於奔命的局面。而駐守北方邊陲的將士何時才能回到故鄉啊!作為壹介書生未必懂得個中的喜憂,登樓遠眺邊塞形勢,更讓人覺得不知道往哪裏走才好。
5.《我憶蘭州好》清代 江得符
我憶蘭州好,熏風入夏時。
踏花尋竹塢,醉日泛蓮池。
泉石多清趣,園林盡古姿。
晚來水車下,涼意沁詩脾
譯文:蘭州大大小小的官署花園及私家花園。即為元代蓮蕩池。明肅王疊石築亭,植柳栽花,為鷗鳧浴浪,頗有江南風格的園林。清季重修為小西湖。湖光月影,交映生輝,正是泛舟遊賞的好時光。盛夏漫步河濱,水車高大身影在暮色中緩緩轉動,軋軋作響,涼風徐來,壹縷詩意湧上心頭。
6.《金城北樓》高適 唐
北樓西望滿晴空,積水連山勝畫中。
湍上急流聲若箭,城頭殘月勢如弓。
垂竿已羨潘溪老,休道猶思塞上翁。
為向邊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無窮。
譯文:在北樓上往西望去,滿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的流水依傍著連綿的山峰,那秀麗的景色勝過圖畫。湍瀨之上,急奔的水流好像離弦之箭的破空聲;高掛在城頭上空的壹彎月亮形同壹張懸著的彎弓。垂下釣竿我不由十分羨慕姜太公的際遇,當我深刻地領會到人事變化的規律時,又不由深深思念起塞上那位通達世事的老翁。
7.《題金城臨河驛樓》 岑參 唐
古戌依重險,高樓接五涼。
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墻。
庭樹巢鸚鵡,園花隱麝香。
忽如江浦上,憶昨捕魚郎。
譯文:在樓上能看到五涼,山道盤旋環繞,水浸城墻,詩人客居塞外,忽然回憶起在故鄉捕魚的閑適情景
4.有沒有樂秋的詩句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淒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
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壹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
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臯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臯:水邊平地。
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
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範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
壹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壹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遊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
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壹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壹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禦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裏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
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裏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
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裏,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
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壹片荒涼寂寞景象。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 秋日懷弟 謝榛 生涯憐汝自樵蘇,時序驚心尚道途。
別後幾年兒女大,望中千裏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殘燈夢有無。
遙想故園揮涕淚,況聞寒雁下江湖。 織錦曲 王建 大女身為織錦戶,名在縣家供進簿。
長頭起樣呈作官,聞道官家中苦難。 回花側葉與人別,唯恐秋天絲線乾。
紅縷葳蕤紫茸軟,蝶飛參差花宛轉。 壹梭聲盡重壹梭,玉腕不停羅袖卷。
窗中夜久睡髻偏,橫釵欲墮垂著肩。 合衣臥時參沒後,停燈起在雞鳴前。
壹匹千金亦不賣,限日未成官裏怪。 錦江水涸貢轉多,宮中盡著單絲羅。
莫言山積無盡日,百尺高樓壹曲歌。 題詵法師院 王建 三年說戒龍宮裏,巡禮還來向水行。
多愛貧窮人遠請,長修破落寺先成。 秋天盆底新荷色,夜地房前小竹聲。
僧院不求諸處好,轉經唯有壹窗明。 河西送李十七 高適 邊城多遠別,此去莫徒然。
問禮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門看落日,驅馬向秋天。
高價人爭重,行當早著鞭。 洗兵馬 杜甫 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
5.關於長城的詩句
閱八達嶺 倪祖(明) 八達雄垣起戍樓,風煙朔漠塞邊秋。
檻前平隴依然古,山外長河猶自流。 漢將青雲收汗馬,龍沙白骨嘯寒丘。
不堪脂血均輸盡,誰系單於納款頭。 登八達嶺 沈用濟(清) 策馬出居庸,盤回上碧峰。
坐窺京邑盡,行繞塞垣重。 夕照沈千帳,寒聲折萬松。
回瞻陵寢地,雲氣總成龍。 登八達嶺 陳春嘯 倚天舒嘯氣如虹,極目長城第壹峰。
萬裏垣墉連朔漠,千秋堡堠傲蒼穹。 烽煙早凈王戈淚,偉業方興鼎革工。
莫對關山嗟往事,且看寰宇仰神龍。 過八達嶺有感 熊偉(明) 過盡重關更上山,上山又過壹重關。
從來漫說金城險,到此休說蜀道難。 烽火恰傳邊警至,鼓笳空奏凱歌還。
誰知點點魚臺血,灑向秋閨作淚斑。 登萬裏長城 康有為(清) 秦時樓堞漢家營,匹馬高秋撫舊城。
鞭石千峰上雲漢,連天萬裏壓幽並。 東窮碧海群山立,西帶黃河落日明。
且勿卻胡論功績,英雄造事令人驚。 漢時關塞重盧龍,立馬長城第壹峰。
日暮長河盤大漠,天晴外部數疆封。 清時堡堠傳烽靜,出塞山川作勢雄。
百萬空弦嗟往事,壹鞭冷月踏居庸。
6.描寫“秋天衰敗、蕭條”的詩句有哪些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壹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臯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臯:水邊平地。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