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海內存知己的,“海內”是指什麽地方

海內存知己的,“海內”是指什麽地方

古詩說的海內存知己,海內是什麽地方,美國,非洲算不算海內?

“海內存知己”這句詩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雖然王勃時期的初唐,格律詩規則尚未成形,但是從王績開始,詩人們愛寫八句五言詩,在書寫格式中已經開始暗合五律的規則。而後來的宮廷詩人,正是在這些先行者的作品中總結出格律規則。

所以五律其實是古體詩格律化最早的體式之壹,這就是為什麽李白好古體,但是五律卻也寫得超級棒的緣故。

王勃這首詩,也是符合五律規則的。所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作為頸聯,是完美對仗的。

“海內”對“天涯”,都是方位性的描述,相對而言,“海內”是全面的,而“天涯”是局部的,是不同意思的對仗。

這種對仗方法,被李白學了去,用在自己的五律中《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王家碧瑤樹,壹樹忽先摧。

海內故人泣,天涯吊鶴來。

未成霖雨用,先失濟川材。

壹罷廣陵散,鳴琴更不開。

古人最早的認知,走遍天下,遇海而還。“海內”也就是當時人們心中的全世界。古人認為天子腳下是世界的中心,陸地四周都是海。即東南西北四海,所以《孟子·梁惠王下》:“海內之地,方千裏者九。”?

清代哲學家、訓詁學者焦循的《孟子正義》中註:“古者內有九州,外有四海……此海內,即指四海之內。”

這就已經講得很清楚明白了。

在古詩詞文化中,“海內”對應的是“天下”,與“天涯”在意思上是有區別的。

所有“海內”的字句,都可以用“天下”取代,除了要與天字對仗,不能使用同字的詩句。

比如“四海升平”,就是“天下太平”。

“四海鼎沸”,就是“天下大亂”。

“海內無雙”,就是“天下無雙”。

“威動海內”,就是“威震天下”。

“四海之內皆兄弟”,就是“普天之下皆兄弟”。

但是隨著世界的擴大,“天下”可以指代全世界,而“海內”由於地理的局限,就被限制在東南亞大陸之類。

“海內”就是古時候的“天下”,是現今中國所在之地。

那麽美國、非洲已經遠跨重洋,我們可以***“天下”,但是就不能稱之為“海內”了。

要不然怎麽會有“海外僑胞”、“海外學子”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