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登高詩句: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作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天,杜甫時在夔州。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托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
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待了幾個月後才到夔州。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壹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裏,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壹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登高》可能是《九日五首》中的壹首,只因寫得格外成功,遠勝其余四首,故爾為編詩者獨立出來。此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