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寫煙花炮竹的詩句?
1、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荊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 正月初壹,雞叫頭壹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裏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 3、南昌詩人來鵠的《早春》: 新歷才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 4、《中國實業》: 湘省爆竹之制造,始於唐,盛於宋,發源於醴陵、瀏陽。 5、《神異經》上說: 西方山中有焉,長尺余,壹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驚憚,後人遂象其形,以火藥為之。 ——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記載,說明當初人們燃竹而爆,是為了驅嚇危害人們的山魈。據說山魈最怕火光和響聲,所以每到除夕,人們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嚇跑。這樣年復壹年,便形成了過年放鞭炮、點紅燭、敲鑼打鼓歡慶新春的年俗。 6、明朝人寫的《鞭春牛》壹詩: 年年春打六九頭,煙火爆竹放未休。 五彩旌旗喧鑼鼓,圍看府尹鞭春牛。 ——詩中可見,明代時期的立春民俗仍沿襲流行“鞭春牛”,各府都由長官親自主持該儀式,親策耕牛下田開耕,倡導人們重視春耕生產。儀式盛況可見壹斑,都要燃放煙花爆竹以示喜慶,還要鑼鼓喧天渲染氣氛,滿城遍插五彩旗幟營造節日情景,立春的重要性、全民參與性畢現無遺。 7、唐詩《早春》中的詩句: 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 8、《武林舊事·歲除》中曾有記載: 至於爆仗……內藏藥線,壹爇連百余不絕。 ——說的是將許多小型爆仗用藥線串在壹起,稱“爆仗”,引燃後響聲不絕。但也稱“爆竹”。 9、南北朝的《荊楚發時記》中有記載: 說當時在節日或喜慶之日,為了能驅除山鬼,“用火燒竹,爆裂發聲”,稱為“爆竹”。 10、元人趙孟頫的千古名詩《贈放煙火者》: 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柳絮飛殘鋪地白, 桃花落盡滿階紅。後夜再翻花上錦,不愁零亂向東風。 ——詩歌再現了煙花的絢麗多姿。 11、隋煬帝《正月十五日放通衢燈夜升南樓》: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凝流水,春風含夜梅。 ——寫花則情滿於花,詠燈則意溢於燈。 12、唐詩人張說《嶽州守歲二首》: 桃枝堪辟惡,爆竹好驚眠。歌舞留今夕,猶言惜舊年。 ——煙花為煤,抒繼往之情,傾開來之意,把華夏兒女革故鼎新、復興社稷的民族情懷刻畫得入木三分。 13、宋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它千百度。驀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代煙花發展到“集百巧於壹架”的組合焰火,經久不息,蔚為壯觀。煙花詩詞步入燦爛輝煌。詩詞借煙花為載體,表達了炎黃子孫向往新生活的民族精神。感人肺腑,催人奮進。 14、明人瞿佑的《煙火戲》: 天花無數月中開,五采祥雲繞絳臺。墮地忽驚星彩散,飛空旋作雨聲來。怒撞玉鬥翻晴雪,勇踏金輪起疾雷。更漏已深人漸散,鬧竿挑得彩燈回。 ——明代煙花提升到高級煙火戲,演幻出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煙花詩詞琳瑯滿目。上乘之作當首推這首詩作。詩作以壯麗的畫卷,揭示了煙花在華夏民俗中的核心地位。 等等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