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意思:我長嘆壹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麽的艱難!
出自《離騷》,是戰國詩人屈原創作的文學作品。“離騷”,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離騷》以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於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蕩,和復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
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嘆奸佞之當道。主張“舉賢而授能”,“循繩墨而不頗”。提出“皇天無私阿”,對天命論進行批判。
《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是屈原全部創作的重點。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出生於楚國丹陽,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壹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老百姓聽到噩耗很悲痛,爭先恐後的來打撈他的屍體,結果壹無所獲。於是,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壹年壹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壹種風俗。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
離騷(節選):攬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鹹之遺則。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