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哪些描寫「江南水墨畫」的詩詞?

有哪些描寫「江南水墨畫」的詩詞?

淺淺的山,高低的樹,壹幅江南水墨畫。

出自宋代詩人常陸的壹組詩《小雨登城二首》

原文:

雨映寒氣半空,重樓倚城壹角。

淺淺的山,高低的樹,壹幅江南水墨畫。

這兩首詩是爬樓梯看野的作品。第壹首詩通過寫壹幅水墨畫雨映寒天,山深樹幽,俯瞰樓臺,描繪了壹幅江南水墨畫。中午時分,第二首詩的作者登上現場,遙望遠方,描繪了壹幅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生機盎然的畫面,表現了作者歡快的心情。

贊賞:

第壹句是秋天的“小雨”,“倒影”這個詞非常貼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點。如果是春天的小雨,就像壹朵雲,不可能和天空“映”在壹起;初夏的煙雨無邊,遠處的壹切都被包裹起來,更不用說與天空“輝映”。只有在秋天,這種看似透明的“無意義而無聲”的雨才有這種特征。所以從“雨映寒氣”開始,再用“半有”來詳細描述,詳細真實地傳達了秋天小雨的神。至於“空”前面的“冷”字,是為了表現秋雨的冷感,並不包含詩人的主觀情感。

這是壹部爬樓梯的傑作,令人期待。第二句是“登城”。沈甸甸的建築上的“閑”字,不僅說明詩人不是第壹次來這裏——心情會很緊急,不會有“閑”字;這也意味著他沒有努力重新安置客人——那會很無聊,也不可能“閑著”。最主要的是指出詩人有閑暇的時候,內心是輕松的,可以在這秋雨中慢慢欣賞秋景。

詩人望野,詩人用壹句詩總結:“淺山高樹低。”天高氣清,柱千重,或近或遠,或淡或暗,各有“淺深”;另壹方面,山上的樹相當混雜,分不清,但妳看到壹層層的樹,“高度”就不壹樣了。“淺而深”、“高而低”形容遙遠的秋山之地。

這種景色對詩人來說是前所未有的,他更感興趣。詩人的“舊識”新感覺,比初識時更吸引人。詩人雖然也見過這種風景,但之前在小雨中沒有凝視過,也沒有這麽舒服的心情。他後來享受的興趣特別高。總之,詩人流連忘返,已陷入沈思。經過反復琢磨,他終於豁然開朗:展現在眼前的“山淺樹高”,就像“壹幅水墨畫江南圖”。空靈清澈,蒼涼悠遠,只有水墨畫才有這種意境。他以前從未欣賞過的美,現在卻有了壹顆悠閑的心,所以覺得很舒服。所以,這最後壹句話不僅僅是壹個精妙恰當的比喻,而是充滿了極度的快感。

但“淺山有高低色之樹”與“壹幅江南水墨畫圖”的隱喻關系也很有深意。上面這句話是真實場景。詩人為了與水墨畫相比較,故意避色,只用“淺深”二字來形容。下壹句是虛像。雖然是虛擬的,但是極其細致。“水墨畫”前面是“江南”二字和“山色”,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就這樣,從實到虛,虛與實同生。雖然沒有細膩的景物描寫,卻能表現出景物的魅力,引起讀者的遙遠聯想。

參考數據

於邵青。宋詩鑒賞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月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