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萩,本名何錦榮,臺中市人,1937年生,1956年畢業於臺中商職高級部。1953年開始在《藍星周刊》發表詩作。
曾是“現代”、“藍星”的同仁和《創世紀》詩刊的編委。1964為“笠”的發起人之壹,曾多次獲詩獎。他出版的詩集有:《蛾之死》、《風的薔薇》、《天空象征》、《白萩詩選》、《香頌》、《詩廣場》、《風吹才感到樹的存在》、《自愛》、《觀察意象》等。詩論集有《現代詩散論》。白萩是詩歌道路上的壹個勇敢的追求者和探索者。他的追求表現在他對生活的不斷開掘。詩的社會意識和批判意識的不斷增進和強化。以及藝術形式的創新和表現手法的豐富。他說:“我們需要以各種方法去扭曲、錘打、拉長、擠壓、碾碎我們的語言。對於我們所賴以思考表達的語言,能承受何種程度。重要的是精神,而不是感覺。……我們要求每壹個形象都能負載我們的思想,否則,不惜予以丟棄,甚至從詩中驅逐壹切形容詞,而以裸裸的面目逼視妳。我還要去流浪,在詩中流浪我的壹生,我決不在壹個定點安置自己。我的歷程就是我的目的。在地平線外空無壹物,我還是要向它走去。”白萩在這裏不僅表現了他是藝術的不斷追求者和創新者,而且是壹個非常註意詩的思想主題表達的詩人。他要使每壹個形象都負載詩人的思想,決不讓詩中的任何壹個形象遊手好閑。因而,白萩的流浪就是追求;就是探索。他決不在壹個定點上安置自己,他要不停地探索壹生。白萩有壹首詩《流浪者》就是用圖像詩的方式,表現他永不止息地追求前進的腳步。白萩還有壹首詩《雁》,也是描寫大雁朝天邊,朝著不斷擴展放大的理想追求前進的主題。追求、探索和創新是壹種非常艱苦、非常堅定、執著的事業。它讓理想長幼芽,它讓執著長生命,它讓無畏結碩果。這種勃勃向前的精神和朝氣,往往使許多不可能變為可能;往往能將物質和精神的互相轉化的效果達到佳點。白萩筆下的許多小動物、植物,如小草、雁、金魚、飛蛾、沙粒、鷺鷥等,都能在這種無畏的追求中產生出神奇的效果。白萩的詩的創新不僅是在詩的排列方式上和旋律節奏上,而是他把詩作為壹種語言藝術。語言又是負載思想的工具。因而他關於詩語言的創新的前提,又是有內涵有思想的語言,決不是那浮華的,嘩眾取寵的,生活中小醜式的博人壹快和壹笑。
例如在《天空》壹詩中,他創造了這樣的句子:“天空已不是老爹,天空已不是老爹”。在《雁》壹詩中有“鼓在風上”的句字,這些詩句粗看似乎莫名奇妙,但深思卻奧妙無窮。前者表現壹個飽受旱災折磨,盼望呼喊老天下雨,天上不但不下雨,反而出現了炮花、戰鬥機這些討厭而又可惡的東西。“天空已不是老爹”表現了農民語無論次地對天空的詛咒。“鼓在風上”表現了大雁在天空飛行的驕傲姿態和自信不息的神情。這種創新遠遠超出了語言的範疇,而是壹種意象上的創新和內涵上新的概括。白萩在臺灣詩壇上是壹個創新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