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明代:高啟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誇天下壯。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我懷郁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
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
前三國,後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聖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釋義:
滔滔長江從萬山中奔騰而來,山的走勢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東的。
而只有鐘山山勢由東向西,蜿蜒如龍,似乎要與江河相抗衡。
長江與鐘山相互爭雄,兩者之勢堪稱天下壯景。
相傳秦始皇曾在鐘山之下埋下黃金,以振“王氣”,但這裏山川靈秀之氣象至今還是旺盛的。
我心中的憂思怎樣才能解開?醉著酒走上雨花臺看看。
雨花臺上,面對荒煙落日,壹種曠遠迷茫的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頭城下,江水震怒洶湧,北邊的千萬鐵騎怎敢渡江?
不過吳主孫皓,打著黃旗北去洛陽,竟成俘虜,這分明是兇兆,可見連鐵索橫江都不牢固!
歷經前代吳國,後代南朝,六朝故都宮闕荒蕪,草木已繁茂!
壹方霸主忙於割據稱雄,幾度廝殺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壹般。
我這壹生,遇到聖人很是幸運,起江南發兵,平定爭霸之亂,如今已得休養生息。
從此四海之內永遠壹家人,長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2、《金陵望漢江》唐代:李白
漢江回萬裏,派作九龍盤。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後,三吳不足觀。
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釋義:
長江延綿曲折長達萬裏,分作九條支流就如同九條巨龍盤踞。江水四溢,泛濫於中國,波濤洶湧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沈寂淪亡之後,三吳已沒有了昔日之盛,無足稱賞。我朝聖明之君統壹天下,垂衣拱手無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無需滄海垂釣而罷竿了
3、《宿甘露寺僧舍》宋代:曾公亮
枕中雲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釋義:
床枕上彌漫著雲氣,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陣陣松濤從萬壑傳來,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轟響。
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湧過的波浪,壹打開窗戶,滾滾長江仿佛撲進了我的窗欄。
4、《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唐代:孟浩然
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聞 壹作:聽)
風鳴兩岸葉,月照壹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釋義:
山色昏暗聽到猿聲使人生愁,桐江蒼茫夜以繼日向東奔流。兩岸風吹樹動枝葉沙沙作響,月光如水映照江畔壹葉孤舟。
建德風光雖好卻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懷念揚州的故交老友。相憶相思我抑不住涕淚兩行,遙望海西頭把愁思寄去揚州。
5、《暮江吟》唐代:白居易
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珠)
釋義:
壹道殘陽倒影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壹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壹半呈現出紅色。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顆顆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