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袁枚寫關於黃山的詩句

袁枚寫關於黃山的詩句

獨秀峰

清袁枚

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壹峰插南鬥。桂林山水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級登其巔,壹城煙水來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傷焉?

遊黃山記

清袁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遊白嶽畢,遂浴黃山之湯泉、泉甘且冽,在懸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從此山徑仄險,雖兜籠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慣負客者,號海馬,可用也。”引五六壯佼者來,俱手數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復作繈褓兒耶?初猶自強,至憊甚,乃縛跨其背。於是且步且負各半。行至雲巢,路絕矣,躡木梯而上,萬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猶披重裘擁火。雲走入奪舍,頃刻混沌,兩人坐,辨聲而已。散後,步至立雪臺,有古松根生於東,身仆於西,頭向於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與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長,大十圍,高無二尺也。他松類是者多,不可勝記。晚,雲氣更清,諸峰如兒孫俯伏。

次日,從臺左折而下,過百步雲梯,路又絕矣。忽見壹石如大鰲魚,張其口。不得已走入魚口中,穿腹出背,別是壹天。登丹臺,上光明頂,與蓮花、天都二峰為三鼎足,高相峙。天風撼人,不可立。晚至獅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遠望兩峰尖峙,逼視之,尚有壹峰隱身落後。峰高且險,下臨無底之溪,余立其巔,垂趾二分在外。僧懼挽之。余笑謂:“墜亦無妨。”問:“何也?”曰:“溪無底,則人墜當亦無底,飄飄然知泊何所?縱有底,亦須許久方到,盡可須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涼臺。臺下峰如筆,如矢,如筍,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戲將武庫兵仗布散地上。食頃,有白練繞樹。僧喜告曰:“此雲鋪海也。”初蒙蒙然,镕銀散綿,良久渾成壹片。青山群露角尖,類大盤凝脂中有筍脯矗現狀。俄而離散,則萬峰簇簇,仍還原形。余坐松頂苦日炙,忽有片雲起為蔭遮,方知雲有高下,迥非壹族。

初九日,從天柱峰後轉下,過白沙矼,至雲谷,家人以肩輿相迎。計步行五十餘裏,入山凡七日。(選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