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思路:以敕勒歌為基調,寫草原的時候要突出草原的美,草原的安靜。
怪不得湖水那麽清,那麽大。告別了草原和呼倫湖,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這首詩: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呼倫貝爾大草原人們都說:“大草原壹望無際。”
我乘著大巴行駛在小路上。那妳心中的盼望的草原是什麽樣子的呢?我看過綠如翡翠的草原;觀賞過像草海的草原,卻從沒看見過壹望無際的草原。呼倫貝爾草原的草真綠啊,綠得發光;呼倫貝爾草原的草真多啊,多的都看不見土壤;呼倫貝爾草原的草真靜啊,靜得讓妳感覺不到它在搖動。
風兒呼呼吹過,才讓妳感到他改為:它們在跳舞。妳還可以把草原寫得更細致些。通過草原上的牛羊和馬匹來寫草原的美。這樣的草圍繞著這樣的天,這樣的天覆蓋著這樣的草,再加上草原壹望無際,綠的發光,真是美極了!
擴展資料:
敕勒歌創作背景
公元四到六世紀,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處在鮮卑、匈奴等少數民族的統治之下,先後建立了北魏、北齊、北周等五個政權,歷史上稱為“北朝”。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後用漢語記錄的作品,這些歌謠風格豪放剛健,抒情爽直坦率,語言質樸無華,表現了北方民族英勇豪邁的氣概。
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見錄於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的第八十六卷《雜歌謠辭》。壹般認為是敕勒人創作的民歌。它產生的時期為5世紀中後期。在史書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壽撰的《北史》卷六《齊本紀》。
公元546年,東魏權臣高歡率兵十萬從晉陽南向進攻西魏的軍事重鎮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縣西南),折兵七萬,返回晉陽途中,軍中謠傳其中箭將亡,高歡帶病強自設宴面會大臣。為振軍心,他命部將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將士懷舊,軍心大振。
《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誰,各界壹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斛律金是作者之壹,甚至有人認為作者就是斛律金。而有人認為斛律金只是已知最早的演唱者,而非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