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原文_翻譯及賞析

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原文_翻譯及賞析

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唐代·李白《太原早秋》 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

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秋天 , 寫景思鄉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秋色漸漸濃郁,花兒都在睡覺,秋燥如火。

秋霜早早地從北方來到這裏,北方的雲也把秋色帶過了汾河。

夜夜秋夢都纏繞著邊區太原上空的月亮,而心卻隨著月光回到了故鄉的綺樓上,她的身傍。

思念家鄉的心就象這綿綿不斷的汾河水,無時無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鄉。

賞析

作者雖心緒不高,而此詩格調自高,且帶邊塞詩之雄健,即所謂“健舉之至,行氣如虹”(《唐宋詩醇》)。後半反復寫懷歸之意,意重而不覺其重,語直而不覺其直,原因在於詩人措辭設喻之新奇巧妙。

首聯“歲落眾芳歇,時當大夥流”。“眾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說很多的花兒已經雕落了。在自然界中,花草之類,逢春而榮,遇秋而衰,這是自然規律。“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壹,也就是“心宿星”,居於正南,“流”指向下行,這裏點出了時至七月了。詩歌開頭兩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詩歌所描寫的季節——早秋。從律詩的結構來說,這壹聯是起。

接著進入頷聯,承接首聯的“早秋”。“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 “威”就是威力、威風,在此指秋霜很濃。“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塞”指邊塞。“河”指黃河。這兩句直接描寫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氣候。特別要註意的是詩人為了更好地表現太原自然地理條件的特點,除了用詞語描寫外,詩人還運用了鑲嵌的修辭手法,也就是在兩句末鑲嵌了“早”、“秋”兩字,巧妙點題。所謂鑲嵌的修辭手法,譚永祥教授在《漢語修辭美學》中說過:“將特定的字、詞鑲嵌在特定的文句中,以便收到多種表達效果,這種修辭手法叫‘鑲嵌’。”同時又說:“將特定的字、詞置於句首或句尾者叫‘鑲’,置於句中者叫‘嵌’。”這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不但具有突出和強調意義的作用,而且在是文章增強趣味性和視覺的感染性。在這首詩歌中,標題中“早秋”在詩句中得到形式和內容上的照應,而且把兩句通過“早”和“秋”聯系起來,不但強調了詩人所描繪的“早秋”景色特點,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應,形成對偶,使之構成壹個完整的整體。

進入頸聯,在上面描寫“早秋”的景色中,轉入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夢繞邊城月”寫的是夢境,含蓄地寫出詩人正處在異域他鄉。“心飛故國樓”寫夢醒之後的狀況。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我(詩人)雖身在異域他鄉,做的夢也在邊城月中縈繞,“月亮代表我的心”啊;可是當我夢醒之後,我“心飛故國樓”了。這裏,壹個“飛”字,表現出了詩人急於回到故鄉的心情。這壹聯兩句在形式上相對,意義上層層遞進,表明了詩人對故鄉及其親人的思念之情。

尾聯是合。“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悠悠”就是本是憂郁的意思,但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同時,聯系上壹句“思歸若汾水”來看,“悠悠”也有綿延不斷的意思。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我思念歸家之情時時刻刻縈繞心頭,就如同汾河水壹樣,沒有壹天斷絕過啊。以水喻情,這是古代詩歌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流水”這壹意象所蘊含的意義之壹。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張說的“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悠悠”;李白的“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在這首詩裏,詩人為了強調自己的“思歸”之情的深遠,也通過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為喻,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了自己日夜思歸的情懷。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735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秋天。這年夏季他應友人元演之邀,同來太原,意欲攀桂以求聞達,然而輾轉三晉,時歷半載,終未能得到實現抱負之機會,故有懷歸之意。到了秋季便寫下了這首懷鄉之作。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壹笛風。 壹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蕭蕭遠樹疏林外,壹半秋山帶夕陽。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 何當載酒來,***醉重陽節。 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雲衰草。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淒淒簟色寒。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閑傍柳邊行。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秋晚蒓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憑觴靜憶去年秋,桐落故溪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