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悼念烈士英雄的詩詞有哪些?

有關悼念烈士英雄的詩詞有哪些?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烏江》 李清照?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易水送別》 駱賓王?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出塞 》王昌齡?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八陣圖 》杜甫?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題三閭大夫廟 》戴叔倫?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這兩句通過詠懷古事,寫出了詩人送別友人的地點。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縣,是戰國時燕國的南界。“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兩句,是懷古傷今之辭,抒發了詩人的感慨。昔時人即指荊軻。沒,死亡。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裏征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這是壹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願望。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壹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裏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裏的戰事自秦漢以來壹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裏長征人未還”,“萬裏”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裏,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三國鼎立妳建立了蓋世功績,創八陣圖妳成就了永久聲名。江水東流推不轉妳布陣石頭,千古遺恨妳滅吳失策功未就。蓋:超過。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的業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結構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後句點出詩題,進壹步贊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吊遺跡作了鋪墊。

沅江湘江長流不盡,屈原悲憤似水深沈。暮色茫茫,秋風驟起江面,吹進楓林,聽的滿耳蕭蕭。沅(yuán)湘:指沅江和湘江,沅江、湘江是湖南的兩條主要河流。屈子怨何深:此處用比喻,屈子指屈原,句意屈原的怨恨好似沅(yuán)江湘江深沈的河水壹樣。何深:多麽地深。“日暮”二句:此處化用屈原的《九歌》《招魂》中的詩句:“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裏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秋煙:壹作“秋風”。蕭蕭:風吹樹木發出的響聲。 這首詩比興手法相當高明。前二句以江水之流不盡來比喻人之怨無窮,堪稱妙絕。後二句蕭瑟秋景的描寫,又從《招魂》“湛湛江水”兩句生發而來,景物依稀,氣氛愁慘,更增淒惋,使人不勝惆悵,吊古之意極深,為人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