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蠻觸相爭詞語解釋

蠻觸相爭詞語解釋

《莊子集釋》卷八下〈雜篇·則陽〉~89~ 惠子聞之而見戴晉人。戴晉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晉·郭象註:「誠知所爭者若此之細也,則天下無爭矣。」唐·成玄英疏:「蝸之兩角,二國存焉。蠻氏觸氏,頻相戰爭,殺傷既其不少,進退亦復淹時。此起譬也。 戴晉人見了魏王就問說:「關於蝸牛,大王知道嗎?」 魏王說:「知道。」 戴晉人又說:「蝸牛長著兩只觸角,有壹個國家在左面的角上,稱為觸氏;另壹個國家在右面的角上,稱為蠻氏。兩國時常為了爭奪領土而交戰,伏屍數萬,勝利的壹方追逐敗北的,歷時十五天才會收兵回國。」 魏王笑說:「這是虛構的吧?」 戴晉人說:「並非虛構,請讓臣來為您說明壹下:大王請意測天地四方上下可有盡頭?」 魏王說「沒有止境。」 戴晉人說:「知道使自己的心思遨遊在無窮的境域裏,而反觀自身卻處於通達的有限國度中,這有限的國度在無限的境域裏,感覺好像若存若失吧?」 魏王說:「是的。」 戴晉人又說:「在這通達的有限領域之中有壹個魏國,在魏國中有壹個國叫做大梁,在大梁裏有大王,如此,大王與蝸牛角上的蠻氏王相比,有差別嗎?」 魏王說:「沒有差別。」 戴晉人隨後辭別而去,魏王心中不暢,悵然若有所失。 寓意:蝸牛與它頭上的二角在大自然中都是微不足道的,與那廣大無垠的宇宙相比更顯得微乎其微;莊子以此寓意齊魏兩國國王,雙方為了爭奪壹點私利便不惜兵戎相見,與蝸牛頭上的觸蠻二角沒什麽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