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觀書有感古詩詩句

觀書有感古詩詩句

觀書有感(二首)

南宋 朱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壹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ZhuXi

子曰:“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

壹千六百多年後,他的最有影響的繼承者、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發揚者、唯壹非親傳弟子而配享孔廟的南宋學者朱熹,便是壹個集智者和仁者壹身的典範。

朱熹是繼孔子之後,最著名的中國傳統主流學術思想的代表。他是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同時也是書法家和詩人。

朱熹流傳下來的詩詞不多,大約只有不到40首,但其中與水相關的占了壹半左右,盡顯他智者的靈動之氣。這兩首《觀書有感》既是寫景,更是借形象來說理,讓人在生動的比喻中恍然而悟,體味朱子的讀書和治學思想。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第壹首詩的景是寫實的,從花園中的小池塘鋪陳開意境。“半畝方塘”,平正玲瓏,“壹鑒開”仿佛讓人看到水面的清澈明亮,如同鏡子壹般映照出“天光雲影”。腳下眼前的小小方塘與瞬息萬變的高天流雲融合為壹體,明麗生動。

後二句切入說理。先用設問,問渠(代詞,指代方塘)為何如此清澈呢?是因為源頭有活水的註入。作者也許並沒有看到池塘的泉源,而是從它的明凈推測出答案,這既是現實的反映,也是觀書的感悟。知識需要不斷學習,學術需要不斷提升,思想需要不斷發展,這壹切是潛在的,如同隱藏在水面下的源頭,但只要有活水源源不斷地湧入,哪怕是個小小池塘,也會永葆清新,從而對世間萬物的認識也可如同鏡鑒壹般明晰。

“清”和“活”之間,是結果和原因的關系,不僅在讀書治學方面,在社會、文化等層面也有指導意義。如從理學角度,還可看作是對“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學》)從藝術角度的詮釋。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壹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第二首詩同樣也是借景象說理,但其景更虛,其理更著。“艨艟”亦作“蒙沖”,是外蒙牛皮的古代戰船,當時可謂“巨艦”了。

平時如在淺水中行船,需要眾人費力推動,壹不小心就會擱淺。但昨夜大雨滂沱,春潮湧動,艨艟巨艦如同羽毛壹般輕易浮了起來,自由自在地在中流飄行。泛溢的春水是基礎,是動力;而巨艦是思想,是行為。

如在思考或創作的過程中,壹夜春雨便是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