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小雁塔的詩句

描寫小雁塔的詩句

1. 有關於小雁塔的詩句

有關於小雁塔的詩句 1. 寫“小雁塔”的古詩詞有哪些

《題雁塔》 唐代:許玫 寶輪金地壓人寰,獨坐蒼冥啟玉關。

北嶺風煙開魏闕,南軒氣象鎮商山。 灞陵車馬垂楊裏,京國城池落照間。

暫放塵心遊物外,六街鐘鼓又催還。《雁塔》 宋代: 艾性夫 君不見春初淮白魚,秋深黃雀兒。

川潛山泊誰得知,災身不幸甘且肥。官饕弗渠赦,竟作壹網打。

頭顱千百奉苞苴,猩紅熊白風斯下。吾生亦何好,獨坐味頗厚。

急符星火督虞人,覆巢空類無遺噍。寧逢江南射生手,莫遇雁門饞太守。

《減字木蘭花·搖毫鑄藻》 宋代:葛立方 搖毫鑄藻。縱有微之應壓倒。

萬裏鵬程。南省今書淡墨名。

臚傳丹陛。月裏桂花先著袂。

雁塔高題。玉季巍科尚覺低。

《題白石蓮花寄楚公》 唐代:李商隱 白石蓮花誰所***,六時長捧佛前燈。空庭苔蘚饒霜露,時夢西山老病僧。

大海龍宮無限地,諸天雁塔幾多層。漫誇鹙子真羅漢,不會牛車是上乘。

《遊溧陽下山寺》 唐代:許堅 地枕吳溪與越峰,前朝恩錫靈泉額。 竹林晴見雁塔高, 石室曾棲幾禪伯。

荒碑字沒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經年說別林,落日啼猿情脈脈。

2. 關於小雁塔的詩句

古塔

作者 魏常林

古塔像位老人端坐在這裏

壹動不動地上千年

等著攀登的人們排成長龍

就像兒女們編織的壹條毛圍巾

冬去春來

陪伴著的是金燦燦的臘梅

青青的竹林

和彎腰駝背的老槐樹

寒來暑往

變化著的是歲月年華

不變的是慈悲和平靜

還有壹顆憐子之心

堅守在這裏

就是堅守壹個家

遊子歸來

就有壹個落腳的地方

在古塔下思考

可以暫時擺脫塵世的喧囂、掙紮和煩惱

只要精神上有了寄托和歸屬感

生活就會有新希望

落日送來五色的染料

星星和月亮是塔頂上的珍珠和寶石

在燈火的照射下

古塔坐化成了頂天立地的金菩薩

3. 形容小雁塔雪景的詩句

形容小雁塔雪景的詩句有:1、重溫綺夢步南軒,可意梅花盛未殘。

小院雙枝堆舊雪,殿前壹塔眺長安。2、傲攬風雲對疾雷,震開神合自雄巍。

古槐橫亙圍蟠蟒,新蔓浮懸隔會垓。3、日暖寒坊客欲盈,尋梅薦福自關情。

上元廟會張佳彩,雁塔晨鐘作梵聲。4、廢興墜舉閱千年,經譯高僧信史傳。

臺殿雖隳塔猶在,沙彌不見寺空全。5、合是今生別有緣,慈恩薦福兩情宣。

禪林鐘鼓短長盡,雁塔詩名文武全。6、塔影斜長起暮鐘,隔窗遙看酒旗紅。

無邊寂寞添愁緒,幾處繁華鬧古城。7、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

8、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9、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10、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11、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12、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13、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4. 形容小雁塔雪景的詩句

1.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譯文:已枯的野草,遮不住尖銳敏捷的鷹眼,積雪溶化了,飛馳的馬蹄更象是風追葉飄。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譯文: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單於趁黑夜悄悄地逃竄。 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大雪紛飛落滿了身上的弓刀。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譯文:為什麽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譯文:壹葉孤舟上,壹位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譯文:小屋主人聽見柴門犬吠聲,出來壹看,風雪之夜有人投宿;旅人聽見柴門犬吠聲,喜出望外,風雪之夜有地方可投宿了。

5. 小雁塔的導遊詞作文350字

小雁塔坐落於壹座3米高的磚砌高臺基上,塔高45米,平面呈正方形,是壹座早期的密檐式磚塔。所謂的密檐式是指從外觀看起來檐數很多、檐層密集,而更多的密檐式塔檐數比層數要多很多,且每壹層高度呈遞減的趨勢,明顯不同於樓閣式的大雁塔。

小雁塔建於唐中宗景龍年間,當初叫薦福寺塔,塔起15層,上有塔剎,下有地宮,通體用青磚砌築,磨磚對縫。塔各層南北開有半圓形券窗,底層南北鑲以石門,石門楣及門柱上線刻有蔓草及供養天人圖像,線條簡潔、遒勁有力,自6層以上急劇收剎,使整體呈現出圓合秀麗的外輪廓曲線。註目端詳,給人以苗條、俊俏、舒展的美感,恰似壹位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據史料記載,這座塔的修建前後不到3年,全部由皇宮裏的人出錢集資所建。小雁塔的修築質量很高,被譽為中國早期密檐式塔的典範,比它晚100多年的雲南大理崇聖寺的千尋塔就是仿照它來修建的。

在小雁塔北門的石門楣上有壹塊地震碑,記載了明嘉靖年間的朝廷命官王鶴在薦福寺居住的時候,聽到僧人講述小雁塔震合的故事深感驚奇,就寫了壹篇短文記刻在這塊門楣上。碑文記載:1487年地震,小雁塔從上到下震開了壹條壹尺多寬的裂縫,就像開了壹個大窗戶,34

年後即1521年,關中又壹次大地震,壹夜之間小雁塔被震開的裂縫竟然又神奇地合在壹起,當時人稱之為神合,皇帝把它看作是國家的祥瑞之兆。

我們知道西安在歷史上是壹個多地震的地區,平均不到50年就發生壹次。小雁塔被震裂、塔頂震落見於明清的史籍及碑刻記載,但它又如何被震合呢?為了搞清“神合之謎”,考古工作者對小雁塔周圍進行了考古鉆探,結果發現小雁塔地基是壹個半球狀的,有地應力分散的作用,類似於不倒翁的原理,對高大建築確實有壹定防震作用,但我們還是無法解釋壹個磚混結構的建築如何能左右搖擺而不會碎落呢?再有,掉下來的磚又如何能夠再上去呢?

通過科學分析和查閱考古資料,我們得出結論,小雁塔在地震後發生的裂縫並沒有壹尺多寬,且主體沒有偏離中軸線,當時的誇張說法只是為了宣揚“君權神授”的思想。今天我們看到的渾然壹體的小雁塔應歸功於1964年國家撥專款對小雁塔進行的整修,彌合裂縫、加固塔身,才使它“老當益壯”、巍然挺立,成為古城西安不可或缺的壹景。

沿著小雁塔內的單旋樓梯可攀援至頂,由於塔剎被震落,頂上極開闊,從這裏俯瞅西安全景,真有登臨出世界的感覺。

從塔上下來,必須經過這個沒有選擇的“不二法門”,它上面鎊刻的“萬匯沾恩”,告訴妳所有經過它的人都會受到佛的蔭福,這座石門是清代光緒年間建的。

繼續往南走經過存放佛經的藏經樓,前面就是大雄寶殿了,這個由兩個大殿東西廂房組成的四合院是寺院的主體,西邊就是方丈就寢的方丈殿,薦福寺的大德高僧當年就是在這裏講經說法的,我們仿佛又聽到眾僧朗朗的誦經聲。薦福寺在古代多次成為國立譯經場,尤以唐代義凈譯場最為有名,義凈法師不畏艱險遠渡重洋,歸國後在薦福寺住持譯經工作,***譯經56部、230卷,成為唐代繼玄奘法師後又壹位偉大的佛經翻譯家,唐中宗為他寫的序中稱頌他是“法門之龍象,凡宇之棟梁”。

在這裏居住過的高僧還有貴為國師的法藏、神僧僧枷、詩僧靈澈、空門才子棲白大師、書法大德高閑上人及壹些外國的求法僧人,印度僧人金剛智、日本僧人圓仁等。他們不僅參加這裏的佛事活動,還開譯場教徒弟。他們與這裏的許多大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薦福寺成為傳播佛教文化與中外友誼的聖地,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高僧大德,薦福寺才能夠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