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壹語文教材選入了林庚先生的《說 木葉 》壹文,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壹語文《說?木葉?》教案匯總,希望對妳有幫助。
高壹語文《說?木葉?》教案1
壹、教材特點和重點分析:
《說?木葉?》這篇課文是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第三課,本單元所選都是文化隨筆,在寫法上,它們往往旁征博引,這個單元的學習導言就提到:?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
本文是壹篇自讀課文,內容比較單純集中,圍繞古詩中的意象?木葉?深入到?木?的藝術特征談詩歌的精微之處的表達效果,本文看似繁瑣,其實內容並不多,在結構疏理上可簡單化。為何用?木?不用?樹?是全文的關鍵,這是重點。本文的教學重點之二就是淡化教材,引入課外同類文學現象,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壹反三,真正提高學生獨立分析鑒賞的能力,只把教材作為壹個例子。本課教材淡化的處理體現為課外的內容將要占到課時的三分之壹多。
二、學生情況的分析:
學生的古典詩歌的積累不多,詩歌的鑒賞能力也不高。課文中的具體詩句學生不容易完全掌握,但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篩選出文中主要的信息,並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及?樹葉?和?木葉?、?落葉?和?落木?的不同意味。課外延伸的詩歌意象的分析,需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考慮,任務不能太多。可以每壹大組分析壹首,先讓學生獨自分析,然後四人學習小組交流形成書面的文字表達並在全班進行交流,學會舉壹反三。
三、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文章由?木葉?所闡釋的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理論。
2、理解詩歌意象在詩歌表達中的重要作用。
3、能夠初步學會古典詩歌意象鑒賞的壹般方法。.
四、教學重點:
1、理解?樹葉?和?木葉?、?落葉?和?落木?的不同意味。
五、教學難點:
1、課外延伸,通過分析具體詩歌從而了解意象在表達情感和營造意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課前預習:
1、掌握重點字詞;把文中涉及的詩歌名句摘抄到積累本上,並理解主要詩句的意義。
2、結合課後練習壹預習課文。
八、教學過程設計:
(壹)詩歌導入,提出疑問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是被稱為?古今七律第壹?的杜甫的名詩,可是其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句我有疑問,?落木?是不是漫天的木頭從天而降呢?今天我們就從著名學者林庚的《說?木葉?》中尋尋答案。(板書題目)
(二)分析課文,理解觀點
1、在概念上說,?木葉?是意思?
明確:從概念上說,?木?與?樹?的意思幾乎相同。那麽為什麽在古典詩歌中,出現單獨的?樹?但為何單單幾乎沒有?樹葉?壹詞呢?因為只要是?樹葉?在古典詩歌中都簡化為?葉?。(這三個小問題是壹個承接壹個的,文中的信息非常的明顯)
2、?木葉?不簡化為?葉?,這就說明了?木?和?樹?在藝術形象領域是不同的。古代詩人們如此鐘情於?木?,那麽?木?肯定在表達情感和營造意境方面有獨特的魅力。我們先來了解?樹葉?和?木葉?有怎樣的不同?
明確:?樹葉?:因為?樹?與?葉?的形象之間十分壹致,樹是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葉子的。因此,?樹葉?可簡化為?葉?。
木葉?:?木?具有壹般?木頭?木料?木板?的影子,常使人想起樹幹,很少想起葉子。?葉?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所以?木?就含有落葉的因素。(請學生體會?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進壹步形象化理解?木?與?樹?的不同。)
3、既然?木葉?含有落葉的因素,那麽?落葉?與?木葉?的意味是壹樣的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那麽,?落葉?與?木葉?有什麽不同呢?
明確:以曹植《美女篇》為例,?落葉?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即便是?黃葉?也是在蒙蒙的陰雨中濕潤的落葉。而?木葉?則是有落葉微黃的顏色但又必須是幹燥的。
4、?木葉?和?落木?有怎樣的不同呢?
明確:?落葉?呢,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壹字所保留下的壹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雖然?木葉?也有疏朗的意味。
5、所以,現在我們就能解開剛上課時提到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中的疑惑了。那麽我們現在來小結壹下?木?的藝術形象。
明確:?木?是含有落葉的因素,在顏色上是透著黃色,在觸覺上是幹燥的,感覺很幹爽的,意境空闊。
(這是課文的主要觀點的提煉,只要把握住這些基本的信息。學生就能明確?木?在藝術形象領域與?樹?的截然不同的意味。進而能夠明白意象的把握對詩歌的分析與鑒賞有著怎樣的作用。)
教師小結: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告訴我們對於文學作品的?句式?、?繁簡?和?字眼?等方面要抱著嚴謹的態度。樹,是我們常見的客觀事物,它有自己的形狀,有顏色等屬性,但當詩人把它寫進作品就需要融入自己的喜怒哀樂和誌趣,那麽樹就不再是物象,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緒,經過情感提煉和藝術創造,於是選擇?木?。那麽今天林庚先生就告訴我們在詩歌鑒賞中要非常註意對意象的細細體會。
(三)文章啟示,糾正誤區(教師提醒)
看了這篇課文,有些同學覺得分析詩歌很容易了。只要看到?木?就認為是寫疏朗的清秋,剛剛發下來的《古代詩歌常見意象小整合》也對常見意象的壹般寓意作了介紹。只要記住常見意象的基本寓意,那麽就可以遊刃有余地鑒賞詩歌了。的確,在我國詩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內蘊,但同壹意象在不同的詩人或語境中所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同學們在具體的詩歌的分析中還是要考慮具體的語境的。
(四)課外延伸,訓練能力(課後練習二結合補充材料)
1、先請學生談談對梅花品質的認識。
2、在教師的引導下,來分析王安石的《梅花》。
指導學生抓住意象的基本特點,從?淩寒?、?暗香來?等詞體會梅花的高貴品格。
3、請學生自主分析陸遊和毛澤東的《蔔算子?詠梅》,比較?梅?這壹意象在這兩首詩中的所表達出的不同品質和情感。
(五)布置作業:課後請同學們通過查閱書籍和上網再找壹些有關?梅?的詩歌,結合補充材料上的詩歌,寫壹篇對?梅?意象的分析和鑒賞的隨筆。(這個單元學習文化隨筆,可以讓學生嘗試)
高壹語文《說?木葉?》教案2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於暗示性的特質,提高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2.能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及獲得的能力分析同類詩歌語言藝術現象。
3.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澱,喚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中國古典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點。
教學難點
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詩中?木葉?的藝術特征,實質則是談中國詩歌語言藝術具有暗示性的重要特點。
教學時數:
壹課時
教學設想:
課前學生要充分自主預習,能借助段落的中心句,把握主要自然段的大意。使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師生壹起欣賞壹篇高考滿分作文(屏幕顯示):廣闊的蒼穹上突然上演壹出絕世的舞蹈。然後,壹個?雁字?,接著壹個?雁字?。我呆在那裏,無法動彈,直到夜幕徐降,蘆葦蕩的盡頭響起了母親的呼喚聲。
年少的我,並不知這裏邊有壹種民族文化哀愁。後來,我在古代名篇中,讀到了?雁陣驚寒?,頓時感到了壹種徹骨的詩意。於是,我壹次又壹次仰望天空,努力尋找大雁的影子。然而,我失落了,它們越來越少,?雁陣驚寒?般的名篇也很少問世?
是誰偷走了?雁字?的影子?
又是誰,荒蕪了文化的天空,扼殺了我的詩意
(2007年高考江蘇卷《懷想天空》)
壹種美好事物的消亡,代表著壹種生活情景的消逝,這位敏感的作者對此充滿了嘆惋和悵惘。請大家找壹找古詩文中包含大雁這壹美好意象句子。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壹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