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上壹亭”
唐代李思訓的《江帆亭圖》,立軸,絹本藍色,101.9x54.7cm,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將山水丘陵和山谷與人物的動態結合起來,闡述了唐代山水畫壹直有意交織和反映生活和自然,創造了壹個美麗的春天的景象。畫中山石,用墨線勾勒輪廓,用綠色渲染石頭。
2.瀟湘地圖
瀟湘圖描繪江南風光。畫中山巒連綿,雲霧幽暗,山水樹石籠罩在空靈的朦朧中,顯得平淡而深邃,無邊而深邃。岸邊有幾組人,遠處坡下有漁民和帶網的船。此畫以花綠墨淡潤,用筆點染山石,山坡底披皮馬,顯得豐潤,江南山水植被繁盛茂盛。
董源的山水畫對後來的文人畫影響很大。宋代郭在《畫品·心得》中說,董源的畫法是“水墨王維,色如”,並給予高度評價。
3.青鸞蕭寺地圖
在這幅畫中,冬天的山谷景色是以直線的形式畫出來的。畫中峰巒挺立,瀑布飛流而下,寺塔建在半山腰,山腳下建有水榭、茅舍、板橋,偶有旅人活動。山石雄偉秀麗,染筆多變化,既有關的雄偉,又有李成的流暢。畫家用銳利的筆描繪出冷林中的枯木,景色恬靜恬靜。雖然不是平淡的場面,但還是有李成畫風的特點。估計這幅應該是北宋初期完成的,至少是李成傳的作品。
4.《遠東的雲》
這幅畫以濕潤的筆墨觸摸雲山的樹與石,表現出雲霧變幻、山巒朦朧的動人景象,“米氏雲山”的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碑文:“原慧遠雲山,曾氏寶在衡陽,譚澤民在茶陵。”在圖軸上,有謝松洲、郭毅、郭琦幾個後記。
5、《山景》
小昭的《山景圖》壹改北宋山水的全景構圖,選擇大自然最美的壹隅,提煉概括,精心布局,刻意刻畫,十分註重空間的處理。畫面前景簡單明了,中景和近景立體凝重,對比強烈,呈現出無限廣闊的空間形象。這幅圖的右邊,只畫了河流、淺灘、遠處的島嶼和煙樹。
山中的壹條小路蜿蜒曲折,穿過前峰山腰的渡口,到達侯豐的頂峰。在峰頂附近,有壹個陽臺亭,壹個登山家已經走近。右下,兩個人指著遠處的美景。
左側最高峰半實半虛,虛部迷於河面上之氣,升騰成壹片煙靄,背後加幾座隱隱的險峰,使人想起變幻莫測的“停步”嘆息。山間小路彎彎曲曲,兩個人推著棍子往上走,但樓景卻深深地埋在山溝裏。近山密,遠山輕,形成虛實對比。